MY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苏秦六印

苏秦六印

指苏秦佩六国相印。后以此典比喻得任官职,显耀荣华。苏秦(?——前284年),字季子,战国时东周洛阳(今河南洛阳东)人。他以“合纵”南北联合之说游说燕、赵、韩、魏、齐、楚六国,共同合力抗秦。于是六国合纵成功,并力同心。苏秦做了合纵南北联盟的盟长,同时担任了六国的相国。苏秦北上向赵王汇报,中途经过洛阳,有着大量车辆马匹和行装,各诸侯国派使者护送他的很多,那气派比得上国王。周显王听到这情况感到惊恐,便扫清道路,派人到郊外慰劳他。苏秦的兄弟、妻子和嫂子,斜着眼不敢抬头看他,都俯伏在地上,侍侯他吃饭。苏秦笑着对他的嫂子说:“你怎么先前那么傲慢,而现在却这么恭顺呢?”嫂子弯曲着身子匍匐而进,把脸贴着地面谢罪说:“因为我现在看到小叔地位尊贵,财物很多”。此典又作“六印”、“苏公佩印”、“苏子六国印”、“苏子印”、“季子金多”、“苏卿印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69《苏秦列传》2261、2262页:“于是六国从(zōng纵,通“纵”,指南北向。战国时燕、赵、韩、魏、齐、楚等国联合抗秦,叫合纵)合(合纵成功)而并力焉。苏秦为从约长,并相六国。北报赵王,乃行过雒(luò洛,通“洛”)阳,车骑辎(zī资,车载物资)重,诸侯各发使送之甚众,疑(通“拟”,比拟)于王者。周显王闻之恐惧,除道,使人郊劳。苏秦之昆弟、妻、嫂侧目不敢仰视,俯伏侍取食。苏秦笑谓其嫂曰‘何前倨(jù锯,傲慢)而后恭也?’嫂委蛇(Wē yí委一,同“逶迤”,斜行)蒲服(同“匐匍”,伏地而行),以面掩地而谢曰:‘见季子(苏秦字)位高金多也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南朝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论说》:“六印磊落以佩,五都隐赈而封。” 唐·王维《魏郡太守上党苗公德政碑》:“苏公佩印,始归乡里尽欢;疏傅散金,不与子孙为计。” 唐·杜牧《赠别》:“苏秦六印归何日,潘岳双毛去值秋。” 宋·陈与义《邓州西轩书事》:“易求苏子六国印,难觅河桥一字书。” 宋·张元干《次聪父见遗韵》:“老去尚堪苏子印,兴来须到习家池。” 金·元好问《人济源寓舍》:“睡中刺刺闻人语,季子金多过洛阳。” 元·张养浩《雁儿落兼得胜令》:“抖擞了元亮尘,分付了苏卿印。”


【典源】《史记·苏秦列传》: 苏秦游说六国,“于是六国从 (纵) 合而并力焉。苏秦为从约长,并相六国。北极赵王,乃行过雒 (洛) 阳,车骑辎重,诸侯各发使送之甚众,疑 (拟) 于王者。周显王闻之恐惧,除道,使人郊劳。苏秦之昆弟妻嫂侧目不敢仰视,俯伏侍取食。苏秦笑谓其嫂曰:‘何前倨而后恭也?’嫂委她(蛇) 蒲服,以面掩地而谢曰:‘见季子位高金多也。’”

【今译】 战国时苏秦 (字季子) 以“合纵”游说六国,使六国缔约合力抗秦。苏秦为纵约长,并佩六国相印。苏秦北上回复赵王时行经洛阳,一路上车马众多,声势煊赫,各诸侯纷纷以王侯之礼沿途遣使隆重相送。周显王听到后十分惊恐,也清扫街道,派人去郊外慰劳。到了家中,苏秦的兄弟妻嫂更是毕恭毕敬,连抬头正视也不敢,跪在地上精心服侍。苏秦笑着问他的嫂子:“为什么以前对我傲慢而现在如此恭顺呢?”其嫂跪拜,把脸伏在地上回答:“是因为看到你官高禄厚啊。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得任官职,荣华显耀。

【典形】 季子金多、六印、苏公佩印、苏秦六印、苏卿印、苏子六国印、苏子印、六国都丞相、何用多金、黄金印、佩印归、六印悬、季子金、苏秦金印。

【示例】

〔季子金多〕 金·元好问《人济源寓舍》:“睡中刺刺闻人语,季子金多过洛阳。”

〔六印〕 南朝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论说》:“六印磊落以佩,五都隐赈而封。”

〔苏公佩印〕 唐·王维《魏郡太守上党苗公德政碑》:“苏公佩印,始归乡里尽欢; 疏傅散金,不与子孙为计。”

〔苏秦六印〕 唐·杜牧《赠别》:“苏秦六印归何日,潘岳双毛去值秋。”

〔苏卿印〕 元·张养浩《雁儿落兼得胜令》:“抖擞了元亮尘,分付了苏卿印。”

〔苏子六国印〕 宋·陈与义《邓州西轩书事》:“易求苏子六国印,难觅河桥一字书。”

〔苏子印〕 宋·张元干《次聪父见遗韵》:“老去尚堪苏子印,兴来须到习家池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一张一弛,文武之道

    原指治理国家须宽严相济,后则泛指劳逸结合。春秋时,子贡随孔子去观看一年一度的蜡祭。孔子问他,您觉得快活吗?子贡答道,全城之人皆欢喜若狂,而我却不知他们为什么快乐?孔子说,老百姓辛苦一年,而乘蜡祭之时快

  • 去年人面

    源见“人面桃花”。指相倾慕的美丽少女。宋刘镇《水龙吟.丙戌清明》词:“前度桃花,去年人面,重门深闭。”

  • 甑破回顾

    源见“堕甑”。形容人不洒脱,对过去的事不能释怀。唐李商隐《大卤平后移家到永乐县居》诗:“甑破宁回顾,舟沉岂暇看。”

  • 羊裘钓桐庐

    源见“羊裘钓”。指严光垂钓于桐江之事。元刘诜《题铁仲坚宣差所藏罗稚川烟村图》诗:“君不见鸱夷一舸游五湖,子陵羊裘钓桐庐。”

  • 郎潜白发

    《汉武故事》:“上(汉武帝)尝辇至郎署,见一老翁,须鬓皓白,衣服不整。上问曰:‘公何时为郎,何其老也?’对曰:‘臣姓颜名驷,江都人也,以文帝时为郎。’上问曰:‘何其老而不遇也?’驷曰:‘文帝好文而臣好

  • 兰陔

    晋.束晳《补亡诗.南陔》:“循彼南陔,言采其兰。”(见《文选》卷十九)陔,音gāi。《南陔》,本是《诗经.小雅》中的篇名,有名无辞。束皙本《诗序》所言“孝子相戒以养也”之旨,补写成此篇。“循彼南陔”,

  • 伤凤麟

    源见“接舆歌凤”、“绝麟”。谓哀叹时衰贤者遭厄。唐李白《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》诗:“孔圣犹闻伤凤麟,董龙更是何鸡狗。”

  • 俱收并蓄

    亦作“兼收并蓄”。指不分好坏,一律收罗存蓄。唐代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玉札丹砂,赤箭青芝,牛溲马勃,败鼓之皮,俱收并蓄,待用无遗者,医师之良也。”玉札:一名玉屑,又名琼浆。丹砂:朱砂。赤箭:天麻。青芝:青

  • 莼丝老尽

    源见“莼羹鲈脍”。谓深秋。亦喻人到暮年。宋陆游《思归引》:“莼丝老尽归不得,但坐长饥须俸钱。”

  • 从长计较

    同“从长计议”。《水浒传》四五回:“婶子且住,休要急速行,我从长计较,慢慢地商量。”见“从长计议”。茅盾《蚀·动摇》:“我这意见对不对,请大家~。”【词语从长计较】  成语:从长计较汉语大词典:从长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