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老蚌生珠

老蚌生珠

亦作“老蚌出珠”。已经衰老的蚌又生出了珍珠。比喻晚年得贤子。东汉末,京兆(今陕西西安市西北)人韦端,凉州牧征为太仆,两个儿子韦康(字元将)、韦诞(字仲将)也居官,一家荣耀,时人称慕。韦康、韦诞先后拜访了当时名士孔融,孔融很是赞赏他们,写信对韦端说:“前天元将来到,我看他才学渊博,很有雅量,是建功立业的人才啊。昨天仲将又来了,他品性诚实、正直,才思敏捷,且又功力深厚,是维持家业旺盛之人啊。想不到你老来竟得如此一对人才,好好的爱护他们吧。”

【出典】:

三国志·魏书·荀彧传》裴松之注引《三辅决录》卷10第312页:“孔融与康父端书曰:‘前日元将来,渊才亮茂,雅度弘毅,伟世之器也。昨日仲将又来,懿性贞实,文敏笃诚,保家之主也。不意双珠,近出老蚌。甚珍贵之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北齐书·陆卬传》:“邵又与卬父子璋交游,尝谓子彰曰:‘吾以卿老蚌,遂出明珠。’” 宋·苏轼《虎儿》:“旧间老蚌生明珠,未省老兔生于菟。” 明·赵弼《蓬莱先生传》:“已也熊罴入梦,行看老蚌生珠。”


主谓 老蚌产出珍珠。比喻老年得贤子。语本三国魏·孔融《与韦端书》中称赞韦端两个儿子的话“不意双珠,近出老蚌”,《北齐书·陆印传》“吾以卿老蚌,遂出明珠”。后多比喻老年得子。廖辉英《红尘孽债》:“小儿子哲伦都已六年级,隔了十三四年,自己都四十岁关卡了,岂不像~?”也比喻老年人犹有佳作。明·冯惟敏《不伏老》1折:“有一般光辉明润,一字字犹如~;有一般巧思精工,一篇篇恰似春蚕作茧。”△褒义。用于年长者。→老来得子 明珠生蚌明珠生老蚌。也作“老蚌含珠”、“老蚌珠胎”。


【词语老蚌生珠】  成语:老蚌生珠汉语词典:老蚌生珠

猜你喜欢

  • 之罘

    《汉书.武帝纪》:太始三年二月,“(武帝)幸琅邪,礼日成山。登之罘(音fú),浮大海。”晋.晋灼注:“《地理志》:东莱睡县有之罘山祠。”《史记.秦始皇本纪》:“二十九年,始皇东游。……登之罘,刻石。”

  • 雕虫

    源见“雕虫篆刻”。比喻从事微不足道的小技艺。南朝 梁刘勰《文心雕龙.诠赋》:“虽读千赋,愈惑体要。遂使繁华损枝,膏腴害骨,无责风轨,莫益劝戒。此扬子所以追悔于雕虫,贻诮于雾縠者也。”《三国演义》四三回

  • 杀人不见血

    宋.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卷六:“堂堂八尺躯,莫听三寸舌,舌上有龙泉,杀人不见血。”龙泉,剑名。“杀人不见血”,本指杀人不露一丝血痕。比喻有的人专事鼓簧摇舌,拨弄是非,以恶语伤人,危言杀人。后多用以形容杀

  • 名成七步

    源见“七步成诗”。形容文思敏捷。《平山冷燕》八回:“故有时而名成七步,有时而倚马万言。”

  • 殿阁生微凉

    宋.阮阅《诗话总龟》卷三引《广卓异记》:“唐文宗夏日与诸学士联句:‘人皆苦炎热,我爱夏日长。’柳公权续曰:‘薰风自南来,殿阁生微凉。’……文宗独讽公权两句,辞清意足,不可多得,乃令公权题于殿壁。”柳公

  • 太仓一粟

    同“太仓稊米”。《儿女英雄传》三回:“我们已写了知单去知会各同窗的朋友,多少大家集个成数出来;但恐太仓一粟,无济于事。”见“太仓稊米”。《儿女英雄传》3回:“我们已写了知单去知会各同窗的朋友,多少大家

  • 两京春荠

    唐.郑处诲《明皇杂录》:“高力士谪巫州,山谷多荠,而人不食,因为诗以寄意。诗曰:‘两京作斤卖,五溪无人采,夷夏虽有殊,气味终不改。’”高力士被贬,以咏荠而言志,自比荠菜,语意双关。同是一物,分处两地,

  • 如风过耳

    同“秋风过耳”。《南齐书.庐陵王子卿传》:“吾日冀汝美,勿得敕如风过耳。”见“东风吹马耳”。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22:“把好言语~,一毫不理,只依着自己性子行去不改。”【词语如风过耳】  成语:如风过耳

  • 食少事烦

    吃的很少,公务却很繁忙。意谓废寝忘食地工作,身体支撑不了很久。典出三国诸葛亮之事迹。魏明帝曹睿青龙二年(公元234年),诸葛亮统兵十万攻魏。司马懿率兵相拒,两军相持于渭水。先前诸葛亮派使者到魏国,司马

  • 破颜微笑

    表示心领神会。宋代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:“世尊在灵山会上,拈华示众。是时众皆寂然,惟迦叶尊者,破颜微笑。”偏正 形容心领神会。语出《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》:“有迦叶破颜微笑。”宋·普济《五灯会元》:“世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