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结草衔环

结草衔环

源见“结草以报”、“黄雀报”。谓感恩图报。元李行道《灰阑记》一折:“多谢大娘子,小人结草衔环,此恩必当重报。”


并列 比喻感恩报德,终生不忘。语本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晋国大夫魏颗将父之遗妾改嫁,妇人之父结草绳绊敌,助魏颗擒敌而报答对他女儿的不死之恩。《后汉书·杨震传》“父宝”李贤注引《续齐谐记》:“杨宝幼时救一只黄雀,夜有黄衣童子以白环四枚与宝,并说当使子孙有如此环珍贵,后宝子孙果然都显贵起来。”《老残游记》14回:“俺田家祖上一百世的祖宗,做鬼都感激二位爷的恩典,~,一定会报答你二位的!”△褒义。多用于感恩图报方面。→感恩戴德 知恩报恩 感恩图报 报本反始 恩恩相报↔恩将仇报 忘恩负义 以怨报恩。也作“衔环结草”。


解释结草:编结草绳。衔环:衔来玉环。二者都源于感恩报德的故事,后来就用“结草衔环”表示感激对方的恩德而设法加以回报。

出处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:“及辅氏之役,颗见老人,结草以亢杜回,杜回踬而颠,故获之。”《后汉书·杨震传》注引《续齐谐记》:“其夜有黄衣童子向宝再拜曰:‘我西王母使者,君仁爱救拯,实感成济。’以白环四枚与宝:‘令君子孙洁白,位登三事,当如此环矣。’”

春秋时代,魏武子有一个爱妾,没有生育过儿子。魏武子得病的时候,对已经作了晋国大夫的一个儿子魏颗说:“我要是死了,就让我这个爱妾改嫁。”过了一段时间,魏武子病得很厉害,又说:“等我死了,让这个爱妾陪葬。”魏武子死了以后,魏颗就让这个小妾改嫁了,并说:“得病严重的时候头脑就会昏乱,我按照父亲他头脑清醒时的嘱托办事。”后来,魏颗领兵与秦国作战。战斗中,魏颗看见有个老头在用编结的草绳绊秦国的将领杜回。杜回被绊倒,魏颗因此俘获了他。晚上,魏颗梦见了这个老头,他说:“我就是您让改嫁的那个女子的父亲。您遵从您父亲清醒时候的吩咐,没有让我女儿殉葬,我因此报答您的恩情。”

东汉杨震的父亲杨宝九岁时到华阴山北,看到一只黄雀被猫头鹰扑击,掉到树下,又被蚂蚁团团包围。杨宝把它拿回家,放在小箱子里,给它喂食黄花。过了一百多天,黄雀的羽毛长好,就飞走了。当天晚上,有个身穿黄衣的小孩来拜谢杨宝说:“我是西王母的使者,您心地仁爱,乐于助人,我们非常感谢您的救济。”给了杨宝四个白色的玉环,又说:“希望您的子孙品行洁白,以后能位列三公,就像玉环一样。”杨震后来成为汉安帝的司徒、太尉,他为官恪尽职守,秉公办事,勤政廉洁,不谋私利,最终青史留名,流芳百世。


【词语结草衔环】  成语:结草衔环汉语词典:结草衔环

猜你喜欢

  • 弯弓饮羽

    源见“射石饮羽”。形容勇猛善射。清梁清标《送萧都阃之云中》诗:“却敌吹笳刘越石,弯弓饮羽李将军。”其他 形容勇猛善射。清·梁清标《送萧都阃之云中》诗:“却敌吹笳刘越石,~李将军。”△褒义。多用于描写勇

  • 倚玉蒹葭

    源见“蒹葭玉树”。喻高攀他人的人。常用为谦词。明汤显祖《牡丹亭.幽媾》:“恨单条不惹的双魂化,做个画屏中倚玉蒹葭。”【词语倚玉蒹葭】  成语:倚玉蒹葭

  • 颠衣倒裳

    同“颠倒衣裳”。汉扬雄《太玄.上》:“四六。升于堂,颠衣倒裳,廷人不庆。”见“颠倒衣裳”。

  • 卧白云

    源见“白云心”。指山中隐居。唐白居易《咏史》:“可怜黄 绮入商洛,闲卧白云歌《紫芝》。”明徐渭《赠余君》诗:“三年卧白云,一醉抚流水。”

  • 不见贾生,自以过之。乃今不及

    贾生:贾谊。 这本是汉文帝召见久别的贾谊,聆听他一番议论后的感受。后也用作一般朋友叙旧之语。语出《史记.屈原.贾生列传》:“后岁余,贾生征见,孝文帝方受釐,坐宣室。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,贾生因具

  • 丹桂

    源见“郤诜丹桂”。比喻秀拔的人才。《宋史.窦禹钧传》:“〔窦仪〕弟俨、侃、偁、僖皆相继登科。冯道与禹钧有旧,尝赠诗,有‘灵椿一株老,丹桂五枝芳’之句。”亦指科举功名。五代王定保《唐摭言.为第等后久方及

  • 渭钓

    同“渭滨垂钓”。宋 陈若水《沁园春.寿游侍郎》词:“肯又抛渭钓,似周尚父;且来洛社,作宋耆英。”【词语渭钓】   汉语大词典:渭钓

  • 乐羊之织

    《后汉书.乐羊子妻传》:“河南 乐羊子之妻者,不知何氏之女也……〔羊子〕远寻师学,一年来归,妻跪问其故。羊子曰:‘久行怀思,无它异也。’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:‘此织生自蚕茧,成于机杼,一丝而累,以至于寸

  • 斗筲穿窬

    《论语.子路》:“子曰:‘噫!斗筲之人,何足算也。’”《论语.阳货》:“色厉而内荏,譬诸小人,其犹穿窬之盗也与。”斗:量器,容十升。筲:竹器,容十二升。穿:穿墙。窬:翻墙。后以“斗筲穿窬”比喻人鄙陋苟

  • 名动金瓯

    金瓯,盛酒器,又指国土。泛指人物的名声很大,为国家的栋梁之材。出自唐玄宗事迹。唐玄宗(685-762年)即李隆基,唐睿宗第三子,712-756年在位,又称唐明皇。他在位的初期励精图治,任用姚崇、宋璟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