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管宁栖辽海

管宁栖辽海

三国志.管宁传》:“天下大乱,〔管宁〕闻公孙度令行於海外,遂与原及平原王烈等至于辽东。度虚馆以候之。既往见度,乃庐于山谷。时避难者多居郡南,而宁居北,示无迁志,后渐来从之。”裴松之注引晋傅玄傅子》:“宁往见度,语惟经典,不及世事。还乃因山为庐,凿坏为室。越海避难者,皆来就之而居,旬月而成邑。”后用为守节隐居之典,明 陈宗之《汉道》诗:“管宁栖辽海,田畴隐无终。”


【典源】《三国志·魏书·管宁传》:“管宁字幼安,北海朱虚人也。……天下大乱,闻公孙度令行于海外,遂与(邴) 原及平原王烈等至于辽东。度虚馆以侯之。既往见度,乃庐于山谷。时避难者多居郡南,而宁居北,示无迁志,后渐来从之。……中国少安,客人皆还,唯宁晏然若将终焉。黄初四年,诏公卿举独行君子,司徒华歆荐宁。文帝即位,征宁,遂将家属浮海还郡。”“自黄初至于青龙,征命相仍,常以八月赐牛酒。诏书问青州刺史程喜:‘宁为守节高乎? 审老疾尪(wang) 顿邪?’喜上言:‘……宁常著皂帽、布襦袴、布裙,随时单复,出入闺庭,能自任杖,不须扶持。……臣揆宁前后辞让之意,独自以生长潜逸,耆艾智衰,是以栖迟,每执谦退。此宁志行所欲必全,不为守高。’”裴松之注引《傅子》曰:“宁在辽东,积三十七年乃归。”

【今译】 汉末管宁字幼安,时值天下战乱,闻知公孙度在辽东一带治理,地方较平靖,于是前往辽东,不居馆舍而住在山谷间,独居郡北,表示不再迁徙。等到中原较为平定,别的避难者都纷纷返回,只有管宁想在那终老一生。魏文帝黄初四年,司徒华歆推荐管宁,文帝下诏征召他,管宁才带家属渡海还郡,前后在辽东住了三十七年。管宁归乡之后,仍不肯应征,常戴皂帽,穿布裤布裙,自己行走。一直隐居,老死于家中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指人离家漂泊; 或指淡泊守节隐居。

【典形】 布襦裙、短衣皂帽、管宁船、管宁传皂帽、管宁栖辽海、管宁投老、辽东帽、幼安船、幼安漂泊、皂帽、白襦、皂帽辽东客、白襦裙、辽东管幼安、辽东漂泊、老辽东。

【示例】

〔布襦裙〕 宋·陆游《祠禄满不敢复请作口号》:“犹幸此身强健在,乡邻争看布襦裙。”

〔短衣皂帽〕 明·陈子龙《岁晏仿子美同谷七歌》之一:“短衣皂帽依荒草,卖饼吹箫杂佣保。”

〔管宁船〕 清·吴伟业《座主李太虚师以燕都间道北归》:“还家苏武节,浮海管宁船。”

〔管宁传皂帽〕 清·徐乾学《怀友人远戌》:“千载管宁传皂帽,难从辽海问生涯。”

〔管宁栖辽海〕 明 · 陈宗之 《汉道》:“管宁栖辽海,田畴隐无终。”

〔管宁投老〕 宋·苏轼《海南人不作寒食》:“管宁投老终归去,王式当年本不来。”

〔辽东帽〕 宋·文天祥《正气歌》:“或为辽东帽,清操厉冰雪。”

〔幼安船〕 清·唐孙华《再哭蔗庵公》:“流离亭伯路,飘泊幼安船。”

〔幼安漂泊〕 清·赵执信《泛海言怀》:“幼安漂泊久,谢傅襟情在。”

〔皂帽〕 唐·杜甫《严中丞枉驾见过》:“扁舟不独如张翰,皂帽还应似管宁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毛公檄

    同“毛子檄”。清郑燮《得南闱捷音》诗:“他年纵有毛公檄,捧入华堂却慰谁?”【词语毛公檄】   汉语大词典:毛公檄

  • 殃及池鱼

    同“城门失火,殃及池鱼”。鲁迅《书信.致许广平》:“然而,‘殃及池鱼’,竟使头罩绿纱及自称‘不怕’之人们,亦一同逃出,如脱大难者然。”述补 池,护城河。“城门失火,殃及池鱼”的省语。比喻无辜受连累。语

  • 庞涓死此树下

    参见:孙膑伏兵

  • 大礼议

    明世宗朱厚熜(年号嘉靖,1522-1566年在位)以地方藩王入主皇位后,统治阶级内部在皇统问题上的政治论争。论争的焦点是如何确定世宗生父朱祐杭(yuán元)的尊号。正德十六年(1521年)四月,明武宗

  • 长目飞耳

    《管子.九守》:“一曰长目,二曰飞耳,三曰树明,明知千里之外,隐微之中。”后因以“长目飞耳”指扩大视听的手段。《宋书.王徽传》:“比君曰表里,无假长目飞耳也。”并列 能看极远的眼睛,能听极远极细的耳朵

  • 衔须伏剑

    汉温序坚贞不屈,衔须伏剑而死的故事。《后汉书.温序传》:“序行部至襄武,为隗嚣别将苟宇所拘劫。宇谓序曰:‘子若与我并威同力,天下可图也。’序曰:‘受国重任,分当效死,义不贪生,苟背恩德。’宇等复晓譬之

  • 赤彘

    旧题汉郭宪《洞冥记》卷一:“汉武帝未诞之时,景帝梦一赤彘,从云中直下,入崇兰阁,帝觉而坐于阁上,果见赤气如烟雾,来蔽户牖,望上有丹霞蓊郁而起。”后因以“赤彘”为帝王诞育之兆。清戴璐《藤阴杂记》八:“赤

  • 墨子悲

    源见“墨子悲染丝”。借指染丝。唐司空曙《长林令卫象饧丝结歌》:“主人调盘盘素丝,寒女眷眷墨子悲。”

  • 寇瑊交子

    元.脱脱等《宋史.食货志》下:“交子之法,盖有取于唐之飞钱。真宗时,张咏镇蜀,患蜀人铁钱重,不便贸易,设质剂之法,一交一缗,以三年为一界而换之。六十五年为二十二界,谓之交子,富民十六户主之。后富民赀稍

  • 鼓腹而歌

    源见“含哺鼓腹”。挺着肚皮唱歌。形容百姓安乐。唐柳宗元《终南山祠堂碑》:“人赖蓄给,鼓腹而歌,以乐其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