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矫枉过正

矫枉过正

矫(jiǎo角):纠正、矫正。枉:弯曲。把弯曲的东西扭直,结果又弯向另一方。比喻纠正事物的偏失、错误,超过了应有的限度,而又陷于另一偏失、错误之中。《汉书·诸侯王表》说:汉朝建立初期,为了矫正秦朝权力过分集中致使政权孤立的弊病,分割国土分封给宗室和功臣为王侯,结果使一些诸侯国跨州兼郡,数十座城市连绵,以致于宫室百官等各项建制竟与京城天子相同,诸侯国的力量又过于强盛了,这真是矫枉过正了。后以此为典,言矫正枉曲,超过限度,又走向另一个极端。又作“矫枉过直”。

【出典】:

汉书》卷14《诸侯王表》393、394页:“汉兴之初,海内新定,同姓寡少,惩戒亡秦孤立之败,于是剖裂疆土,立二等之爵”。“而藩国大者夸(跨)州兼郡,连城数十,宫室百官同制京师,可谓挢枉过其正矣。”颜师古注曰:“挢与矫同。枉,曲也。正曲曰矫。言矫秦孤立之败而大封子弟,过于强盛,有失中也。”

【例句】:

汉·班固《汉书·孝成许皇后传》:“吏拘于法,亦安足过?盖矫枉者过直,古今同之。” 南朝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仲长统传》:“当君子困穷之时,局高天,蹐厚地,犹恐有镇压之祸也,逮至清世,则复入于矫枉过正之检。”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书·陈思王植传》:“本无禁固诸国通问之诏也,矫枉过正,下吏惧谴,以至于此耳。” 宋·李觏《寄上范参政书》:“孔子曰:‘礼,与其奢而宁俭。’矫枉过正,此其时也。” 宋·秦观《财用上》:“士大夫矫枉过直,邈然以风裁自持,不复肯言财利之事。” 元·脱脱《宋史·王存等传论》:“他有更张,随事谏止,不少循默,然无矫枉过中之失。”


主谓 纠正偏差超过了限度而又转向另一方。比喻纠偏过头,改错方法不当。刘卫华、张欣武《哈佛女孩刘亦婷》:“父母建议用~的办法迅速解决问题,婷儿表示赞同。”△贬义。多用于表示处事方法失当而又产生新问题。→过犹不及 枉直必过。也作“矫枉过当”、“矫枉过直”、“矫枉过中”。


【词语矫枉过正】  成语:矫枉过正汉语词典:矫枉过正

猜你喜欢

  • 王子思归

    《史记.春申君列传》:“黄歇受约归楚,楚使歇与太子入质于秦,秦留之数年。楚顷襄王病,太子不得归。而楚太子与秦相应侯(范睢)善,于是黄歇乃说应侯曰:‘相国诚善楚太子乎?’应侯曰:‘然。’歇曰:‘今楚王恐

  • 失马何忧

    源见“塞翁失马”。即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意。宋高登《多丽》词:“循环事,亡羊须在,失马何忧?”

  • 松乔之寿

    《汉书.王吉传》:“大王诚留意如此,则心有尧舜之志,体有松乔之寿。”松乔:古代神话传说,王子乔、赤松子均为长寿仙人。后世常以“松乔之寿”做为谀词祝语,祝愿某人如同赤松子、王子乔那年长寿颐年。《隋书.皇

  • 轻尘不飞,纤萝不动

    纤( ㄒㄧㄢ xiān ):细小。萝:女萝。植物名。 轻微的尘埃,落地不飞,细小的女萝,纹丝不动。 原形容无风的景象。 也用以形容环境气氛的宁静肃穆。语出晋.木华《海赋》:“若乃霾曀潜销,莫振

  • 谢氏逢素女

    旧题晋.陶潜《搜神后记》卷五:“晋安侯官人谢端,少丧父母,无有亲属,为邻人所养。至年十七八,恭谨自守,不履非法。始出居,未有妻,邻人共愍念之,规为娶妇,未得。端夜卧早起,躬耕力作,不舍昼夜。后于邑下得

  • 子之爱人,伤之而已

    你对他的这种喜爱,不过是伤害他罢了。 表示爱之不以其道,爱之适足以害之。语出《左传.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子产曰:‘不可。人之爱人,求利之也。今吾子爱人则以政,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,其伤实多。子之爱人,伤

  • 蒋诩径

    同“蒋生径”。唐杜甫《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》诗之三:“卜筑应同蒋诩径,为园须似邵平瓜。”【词语蒋诩径】   汉语大词典:蒋诩径

  • 不鸣则已,一鸣惊人

    鸣:鸟叫。 不鸣便罢,一鸣就使人惊动。 后用以比喻平时没有什么突出表现,一下子能作出惊人的事情。语出《史记.滑稽列传》:“此鸟不飞则已,一飞冲天;不鸣则已,一鸣惊人。”清.李渔《闲情偶寄,种植部.

  • 棌椽

    《汉书.扬雄传上》:“夏卑宫室,唐 虞棌椽,三等之制也。”颜师古注:“棌,柞木也。”以棌木作屋椽。相传上古帝王宫室以此构建,后作为节约的典实。《新唐书.魏元忠传》:“古者茅茨棌椽,以俭约遗子孙,所以爱

  • 荆轲歌易水

    指荆轲(Kē科)在易水(今河北省西部,水源出易县境)边慷慨高歌。后以此典比喻慷慨悲壮、视死如归之气概;或比喻士人别离的悲凉场面。荆轲(?——前227年),字公叔,战国末卫国(都帝丘,今河南濮阳县西南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