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百足之虫,死而不僵

百足之虫,死而不僵

见〔百足之虫,至死不僵。〕


其他 百足,为马陆之异名。比喻有钱有势者,根基牢固,虽然失败,亦不至立即潦倒没灭。《本草·马陆》:“释名:弘景曰:‘此虫足甚多,寸寸断之,亦便寸行’;故鲁连子云:‘百足之虫,死而不僵。’”△描写大家庭衰败。也作“百足不僵”、“百足之虫,至死不僵”。


百足之虫,死而不僵”用以比喻势力雄厚的集团、家族或个人虽遇困境败落,但一时不易垮台,尚能维持某些兴旺繁荣的假象。

百足之虫”指多足昆虫,如马陆或马蚿,皆俗称 “百足”。

死而不僵”,一般认为是 “死而不硬”,百足之虫死了也不会僵硬。训 “僵”为 “硬”,显然不确。

《说文·人部》: “僵,偃也。”“偃,僵也。”段注: “凡仰仆曰偃,引申为凡仰之称。”因此,“死而不僵”即谓 “死而不仰”、“死而不仆”。也就是 “死而不倒”之意。

为什么 “百足之虫”“死而不倒”呢?

南朝·梁·萧统 《文选·曹冏 ( jiǒnɡ) 〈六代论〉》: “夫泉竭则流涸,根朽则叶枯; 枝繁者荫根,条落者本孤。故语曰: ‘百足之虫,至死不僵。’扶之者众也。”因其足多,故死了也不会仆倒,足多可以支撑其身。

典型的事例如 《红楼梦》第二回所言: “古人有云: ‘百足之虫,死而不僵。’如今虽说不及先年那样兴盛,较之平常仕宦之家,到底气象不同。……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,内囊却也尽上来了。”

“外面的架子”犹如虫之 “百足”,喻指贾府当时的各种社会关系。因那些关系还在,所以贾府的败落一时还看不出来。由于 “扶之者众”,故 “死而不僵”。


【词语百足之虫,死而不僵】  成语:百足之虫,死而不僵汉语词典:百足之虫,死而不僵

猜你喜欢

  • 薛瘝读易

    易:即《周易》,亦称《易经》。儒家重要经典之一。明代薛瑄(1392-1464年),字德温,号敬轩,河津(今属山西)人。永乐十九年(1421年)进士。曾任山东提学佥事、大理寺丞,官至礼部右侍郎。治学宗程

  • 洛阳社

    晋.葛洪《抱朴子.内篇.杂应》:“洛阳有道士董威辇(董京字威辇)常止白社中,了不食,陈子叙共守事之,从学道。”《晋书.隐逸传.董京》:“(董京)初与陇西计吏俱至洛阳,被(即披)发而行,逍遥吟咏,常宿白

  • 孤鸾怯舞

    同“孤鸾照镜”。宋陆游《果州驿》诗:“孤鸾怯舞愁窥镜,老马贪行强受鞿。”

  • 书五朵

    源见“韦陟五朵云”。称美他人书信。宋葛胜仲《临江仙.尉姜补之托疾卧家作》词:“试评书五朵,何似画双眉?”

  • 淮王鸡犬

    源见“一人得道,鸡犬升天”。借指有势力人的属下。清吴伟业《过淮阴有感》诗:“我本淮王旧鸡犬,不随仙去落人间。”见“淮王鸡狗”。【词语淮王鸡犬】  成语:淮王鸡犬

  • 鲤鱼

    源见“鱼传尺素”。代称书信。唐元稹《贻蜀.张校书元夫》诗:“劝君便是酬君爱,莫比寻常赠鲤鱼。”亦借指传递书信者。唐孟浩然《送王大校书》诗:“尺书能不吝,时望鲤鱼传。”【词语鲤鱼】   汉语大词典:鲤鱼

  • 负荆请罪

    此典指蔺(lìn躏)相如顾全大局而忍让及廉颇坦诚认错赔罪的故事。后以此典比喻顾全大局,忍让小忿;或向人认错,请求宽恕,不计嫌怨。蔺相如,赵国(都邯郸,今河北邯郸)人,曾是宦官头目缪(miào庙)贤的家

  • 五马渡江

    《晋书.元帝纪》:“太安(晋惠帝年号)之际,童谣云:‘五马浮渡江,一马化为龙。’……王室沦覆,帝(指琅琊王司马睿,后即位,即晋元帝)与西阳(西阳王司马羕)、汝南(汝南王司马祐)、南顿(南顿王司马宗)、

  • 大鱼吃小鱼

    汉刘向《说苑.指武》:“大之伐小,强之伐弱,犹大鱼之吞小鱼也。”后以“大鱼吃小鱼”比喻大欺小,强凌弱。姚雪垠《李自成》一卷十四章:“李过想了想,说:‘看情形,黑虎星一定还害怕咱们在此地住久了,会对他大

  • 楚歌

    源见“四面楚歌”。楚人之歌。引申指悲歌,表示陷入困境。清方文《宋遗民咏.谢翱》:“击石为楚歌,竹石俱损伤。”陈沂《曾泽生和他的司令官》:“突然他感觉出来了,这不是音乐,而是楚歌。”【词语楚歌】   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