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白衣送酒

白衣送酒

南朝 宋檀道鸾续晋阳秋.恭帝》:“王弘为江州刺史,陶潜九月九日无酒,于宅边东篱下菊丛中摘菊盈把,坐其侧。未几,望见一白衣人至,乃刺史王弘送酒也。即便就酌而后归。”后因以为重阳故事。亦用作朋友赠酒或饮酒、赏菊的典故。宋苏轼《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小诗问之》:“白衣送酒舞渊明,急扫风轩洗破觥。”明高明《二郎神.秋怀》曲:“满城风雨还重九,白衣人送酒,乌纱帽恋头。”


【典源】 南朝宋·檀道鸾《续晋阳秋》:“陶潜九月九日无酒,于宅边东篱下菊丛中摘盈把,坐其侧,未几,望见白衣人至,乃王弘送酒也,即便就酌,醉而后归。”南朝梁·萧统《陶渊明传》:“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,久之,满手把菊,忽值 (王) 弘送酒至,即便就酌,醉而归。” 《宋书·隐逸传》、《南史·隐逸传》亦载。

【今译】 晋代陶潜字渊明 (一说名渊明,字元亮),隐居田园,嗜酒好饮。曾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,因无酒可饮,只坐在宅旁菊花丛中,摘菊花满把消遣,远远望见有白衣仆役向这边走来,原来是刺史王弘派人来送酒,于是立刻打开便饮,酒醉而归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赠酒、饮酒,或咏重阳节风物。

【典形】 白衣不至、白衣酒、白衣来、白衣送酒、白衣有意、陶令贫无酒、望白衣、阻却王弘、欢因送酒来、陶潜无酒。

【示例】

〔白衣不至〕 宋·陈与义《粹翁用奇父韵赋九日》:“白衣终不至,渺渺空愁予。”

〔白衣酒〕 唐·罗隐《菊》:“千载白衣酒,一生青女霜。”

〔白衣来〕 宋·辛弃疾《水调歌头·九日游云洞》:“酒亦关人何事,政自不能不尔,谁遣白衣来。”

〔白衣送酒〕 宋·张孝祥《郡侯遣骑至山中名醖》:“青壁倚天元未见, 白衣送酒故相关。”

〔陶令贫无酒〕元·萨都拉《病中杂咏》之六:“陶令贫无酒,郎官菊也无。”

〔望白衣〕 宋·杨万里《重九日两仍菊花未开》:“闭门幸免吹乌帽,有酒何须望白衣。”

〔阻却王弘〕 元·乔吉《折桂令·重九后一日游蓬莱山》:“重阳雨冷风清,阻却王弘,淡了渊明。”


【词语白衣送酒】  成语:白衣送酒汉语词典:白衣送酒

猜你喜欢

  • 啮被

    《南史.乐颐之传》:“乐颐之(《南齐书》作‘乐颐’)字文德,南阳湼阳人也,世居南郡,少而言行和谨,仕为京府参军。父在郢病亡,颐之忽悲恋涕泣,因请假还,中路果得父凶问,便徒跣号咷,出陶家后渚,遇商人附载

  • 交衽

    衣的前襟内外相交。比喻关系亲密。唐代柳宗元《送苑论登第后归觐诗序》:“余与马邑、苑言扬联贡于京师。自时而后,车必挂轊,席必交枉。”轊( ㄨㄟˋ wèi 卫):古代车上的零件名:衽:同“衽”。【词语

  • 头上安头

    宋.释道元《景德传灯录》十六《元安禅师》:“十二月一日告众曰:‘吾非明即后也,今有一事问汝等,若道遮箇是,即头上安头;若道遮箇不是,即斩头求活。’”元安禅师用‘头上安头’来比喻事之重复因袭。后因用作咏

  • 狙公分栗

    源见“朝三暮四”。谓玩弄手段诈术欺人。宋苏轼《和邵同年戏赠贾收秀才》之三:“狙公欺病来分栗,水泊知馋为出鲈。”【典源】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狙公赋曰:‘朝三而暮四。’众狙皆怒。曰:‘然则朝四而暮三。’众

  • 月无忘其所能

    每月不要忘记自己所学会的东西。 意谓勤于学习。语出《论语.子张》:“子夏曰:‘日知其所亡,月无忘其所能,可谓好学也己矣。’”唐.吴兢《贞观政要.规谏太子》:“览圣人之遗教,察既往之行事,日知其所不足

  • 光尘

    源见“和光同尘”。喻世俗。《晋书.文苑传论》:“彦伯未能混迹光尘,而屈乎卑位,《释时》宏论,亦足见其志耳。”【词语光尘】   汉语大词典:光尘

  • 衡石

    源见“衡石量书”。喻指勤于政事。《南齐书.豫章文献王嶷传》:“若夫日用阒寂,虽无取于锱铢;岁功宏达,谅有寄于衡石。”【词语衡石】   汉语大词典:衡石

  • 重瞳

    《史记.项羽本纪》:“太史公曰:‘吾闻之周生曰“舜目盖重瞳子”,又闻项羽亦重瞳子。羽岂其苗裔邪?何兴之暴也!’”《南史.沈约传》:“沈约左目重瞳,腰有紫痣。”重瞳,是说一目有双瞳孔。后因用为异人天相之

  • 锦囊佳句

    锦囊:用锦作成的袋子,古人多用以收藏诗文或文件。指优秀的诗篇。又作“古锦囊”、“古锦诗囊”“锦囊诗句”。出自唐李贺之事迹。李贺(790-816年)字长吉,河南福昌(今河南宜阳人)。唐代著名诗人。据史书

  • 青钱

    同“青钱学士”。南唐陈陶《赠江南从事张侍郎》诗:“姻联紫府萧窗贵,职称青钱绣服豪。”明无名氏《鸣凤记.拜谒忠灵》:“幸科名选中青钱,展所学功崇紫殿。”【词语青钱】   汉语大词典:青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