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爬灰

爬灰

同“扒灰”。《红楼梦》七回:“每日偷狗戏鸡,爬灰的爬灰,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。”郭沫若《卓文君》三场:“这样挽着我做什么,你这想爬灰的老忘八!”


爬灰”,一作 “扒灰”,在民间是公公偷媳妇的隐语。公公淫于儿媳,跟 “爬”( 或扒) 与 “灰”有什么联系呢? 人们对这样的事编出了许多故事,但其缘由可靠的说法,还是清·王有光 《吴下谚联·扒灰》中所说的那样:

翁私其媳,俗称扒灰,鲜知其义。按昔有神庙,香火特盛,锡箔镪焚炉中,灰积日多,淘出其锡,市 ( 卖) 得厚利。庙邻知之,扒取其灰,盗淘其锡以为常。扒灰,偷锡也。锡、媳同音,以为隐语。

这说得十分明白,扒灰盗锡卖后得利,而锡、媳音同,故形成“偷媳”一语。

另一说从字面 “爬灰”而究其原因,可供参酌。清·李元复《常谈丛录》卷八: “俗以淫于子媳者为扒灰,盖为污媳之隐语。膝媳音同,扒行灰上,则膝污也。”在 “灰”上 “爬”,膝盖肯定会被灰污,所以会 “污膝”,而膝、媳同音, “污膝”也就是 “污媳”,即 “淫于子媳”,俗谓之 “爬灰”或 “扒灰”。

有故事说王安石曾 “扒灰”:

王安石之子英年早逝,年轻的媳妇独居小楼,经常受到王安石的关爱。媳妇以为公公心存不轨,于是题诗于壁以明心迹。王安石看到后,颇感尴尬,便用手指扒掉了墙灰字迹。此后便有了 “扒灰”之说。

另有故事说 “扒灰”源于苏小妹的事:

苏小妹有次夏季在稻场打谷,因天热裙子里的长裤换成了短裤,丈夫秦观的父亲认为不雅,于是在稻场边写了两句话以示提醒:

阳光返照罗裙内,露出琵琶两根弦。

苏小妹一看,便又接着写了两句:

借给公公弹一曲,肥水不流外人田。

过了一会儿,公公过来看了后两句,顿觉难堪,生怕别人看到了作为笑柄,连忙用手把地上的灰土扒开了,四句 “诗”也就没有了。

故事只是谈资,仅助谈兴而已。事实上,苏东坡之妹根本没有嫁给少游 ( 秦观) 。

春秋时期,卫宣公为儿子伋娶妻于齐,因齐女貌美,卫宣公便在黄河边 ( 今山东濮县) 筑了个新台,将齐女截留于己,当时国人作诗予以讽刺,即 《诗·邶 ( bèi) 风·新台》,后世遂谓公淫于媳为“新台之丑”。


【词语爬灰】   汉语词典:爬灰

猜你喜欢

  • 炊黍期张

    源见“范张鸡黍”。谓好友约期相访。唐李端《宿荐福寺东池有怀故园因寄元校书》诗:“系舟偏忆戴,炊黍愿期张。”

  • 一丸五色

    三国 魏曹丕《游仙诗》:“西山一何高,高高殊无极。上有两仙僮,不饮亦不食。与我一丸药,光耀有五色。服药四五日,身体生羽翼。轻举乘浮云,倏忽行万亿。流览观四海,茫茫非所识。”后因以“一丸五色”指仙药。唐

  • 广武庐

    《文选》卷二十四晋.何敬祖(劭)《赠张华》:“周施我陋圃,西瞻广武庐。”唐.李善注:“臧荣绪《晋书》曰:‘吴灭,封张华广武侯。’”晋灭吴之后,张华以功封广武侯。何劭在《赠张华》诗中称张华的住处为“广武

  • 如影随形

    《管子.任法》:“然故下之事上也,如响之应声也;臣之事主也,如影之从形也。”后因以“如影随形”喻两个人或两件事物关系密切,不能分离。宋邵伯温《闻见前录》卷六:“其问祸淫福善,莫不如影随形,焕若丹青,明

  • 滕王风

    源见“风送滕王阁”。喻时至运来。明瞿式耜《再次方密之见投原韵》:“一壑几时容稳卧,滕王风便或非辽。”

  • 栎散

    同“樗散”。《艺文类聚》卷三六引晋戴逵《闲游赞》:“栎散之质,不以斧斤致用。”《魏书.宗钦传》:“伊余栎散,才至庸微。遭缘幸会,忝与枢机。”【词语栎散】   汉语大词典:栎散

  • 陈徐榻

    同“陈蕃榻”。明张居正《与李义河给谏约游衡岳不至奉嘲》诗之一:“谩解陈 徐榻,虚同李 郭舟。”

  • 春草句

    源见“梦惠连”。指诗文名句。宋朱敦儒《千秋岁.贯方七月五日为寿》词:“清新春草句,潇洒兰亭字。”

  • 吹竽已滥

    源见“滥竽充数”。比喻冒充凑数的现象已很普遍。元马端临《〈文献通考〉序》:“吹竽已滥,汲绠不修,岂复敢以斯文自诡?”

  • 哭秦

    同“哭秦庭”。清 丘逢甲《星洲喜晤容纯甫副使即送西行》诗:“南出终张楚,西行更哭秦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