炼石娲皇
源见“女娲补天”。借指济时匡世的英杰。柳亚子《题李公朴怒涛集》诗之二:“崩城杞妇应收泪,炼石娲皇誓补天。”
源见“女娲补天”。借指济时匡世的英杰。柳亚子《题李公朴怒涛集》诗之二:“崩城杞妇应收泪,炼石娲皇誓补天。”
同“凄风苦雨”。清 葆光子《物妖志.柳》:“方其凄风寒雨,杏褪桃残,山路萧条,愁云千里,苔荒藓败,情扬魂销,不可谓无忧也。”见“凄风苦雨”。清·葆光子《物怪志·木类·柳》:“方其~,杏褪桃残,山路萧条
源见“五鼓之歌”。形容地方官政绩卓著,受民爱戴。宋曾巩《和赵宫保别杭州》:“紞鼓留公岂是催?湖山得意且徘徊。”【典源】《晋书·邓攸传》:“攸在郡刑政清明,百姓欢悦,为中兴良守。后称疾去职,郡常有送迎钱
源见“莼羹鲈脍”。形容思乡归隐之情。宋苏庠《临江仙.席上赠张建康》词:“水秋鲈熟正关情,只愁宣室召,未许钓船轻。”
更( ㄍㄥ gēng ):一夜为五更。 人在欢乐时感到时间过得很快,而在孤独愁闷时,又感到时间过得很慢。即俗话所说:苦日难熬,欢时易过。语出元.罗贯中《风云会》三折:“因此上晓夜无眠想万方,须不是
《晋书.谢安传》附《谢玄传》:“玄即路,于道疾笃,上疏曰:‘臣以常人,才不佐世,忽蒙殊遇,不复自量,遂从戎政……冀仰凭皇威,宇宙宁一,陛下致太平之化,庸臣以尘露报恩,然后从亡叔臣安退身东山,以道养寿。
谓作事理由正当而充分,含有理直气壮的意思。孔子的学生子路问孔子,如果卫国国君请您去管理国家,您首先抓什么?孔子说,当然是首先要“正名”了。子路说,有这样干的吗?您想的太不合时宜了,为什么一定要先正名呢
王褒《益州记》:“司马相如台在州西笮桥北,百许步。李膺云:‘市桥西二百步,得相如旧宅,今梅安寺南有秦台故墟。’”(引自《初学记》卷二十四)成都有汉代司马相如弹琴之琴台遗迹。故后用以咏琴,或借指蜀地之典
《周易.坤卦》:“初六,履霜坚冰至,盖言顺(顺,通慎)也。”行于霜上而知严寒结坚冰的冬季即将到来,故应防慎于始,切实安排好过冬的事。后因用以比喻见微知著,寻端见绪,防微而杜渐。《后汉书.蔡邕传》:“是
《国语.鲁语下》:“季桓子穿井得土缶,中若羊。使问仲尼曰:‘吾闻穿井得狗,何也?’对曰:‘以丘所闻,坟羊也。木石之怪曰夔、蝄鳷;水之怪曰龙、罔象;土之怪曰坟羊。’”又见《史记.孔子世家》、《淮南子.氾
旧题汉.班固《汉武帝内传》:“王母乃命诸侍女王子登弹八琅之璈。又命待女董双成吹云和之笙,石公子击昆庭之金,许飞琼鼓震灵之簧。”许飞琼是神话传说中的仙女,为西王母的侍女。后用为咏仙女之典。唐.李康成《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