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治丝而棼

治丝而棼

左传.隐公四年》:“臣闻以德和民,不闻以乱。以乱,犹治丝而棼(纷乱)之也。”

公元前七一九年春,卫.公子州吁杀死卫桓公,自立为君。为了缓合人民对他的愤恨,便挑拨宋、郑两国关系,并联合宋国,出兵围困郑国都城,以制造事端,转移国民和诸侯的视线。鲁隐公问鲁大夫众仲,州吁这样做将来会有什么结果?众仲指出,只有以德和民才是办法,象州吁这样以乱治乱,是治丝益棼,肯定是不会成功的。不久,州吁果然被卫人杀了。后比喻做事不得要领,茫无头绪,越做越糟。

清.梁启超《评新官制之副大臣》:“若一国之最高行政官署,而置权力同等者两人以上,则未有不治丝而棼也。”


兼语 棼,纷乱。整理蚕丝,不先找头绪,则越理越乱。比喻做事不得要领,使问题复杂化。语本《左传·隐公四年》:“臣闻以德和民,不闻以乱。以乱,犹治丝而棼之也。”梁启超《评新官制之副大臣》:“若一国之最高行政官署,而置权力同等者两人以上,则未有不~也。”△贬义。多用于描写做事方法不对,反而使事情更复杂。


【词语治丝而棼】  成语:治丝而棼汉语词典:治丝而棼

猜你喜欢

  • 红芙蓉

    唐.苏鹗《杜阳杂编》:“宝历二年,浙东贡舞女二人,曰飞鸾、轻风。帝琢玉芙蓉为歌舞台,每歌舞一曲,如鸾凤之音,百鸟莫不翔集。歌罢,令内人藏之金屋宝帐。宫中语曰:宝帐香重重,一双红芙蓉。”“红芙蓉”之事反

  • 复陂谣

    源见“陂坏当复”。指修复水利的童谣。宋范成大《围田叹》诗:“安得能言两黄鹄,为君重唱复陂谣。”【词语复陂谣】   汉语大词典:复陂谣

  • 君其问诸水滨

    诸:“之于”的合音。 您还是问水边上的人吧。 常用作推诿之辞,回避就别人的问题作正面的回答。语出《左传.僖公四年》:“对曰:‘贡之不入,寡君之罪也,敢不共给?昭王之不复,君其问诸水滨!’”明.赵釴

  • 何用不臧

    用:犹“行”。臧:善。 无论走到哪里都顺当。语出《诗.邶风.雄雉》:“不忮不求,何用不臧?”王先谦《诗三家义集疏》:“何用不臧,犹言无往而不利。”明.冯时可《雨航杂录》卷上:“上无求多于天,下无求备

  • 胡床乘兴

    源见“南楼”。谓据胡床吟咏嬉戏。胡床,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。宋洪适《朝中措.曾守生辰》词:“风流闲暇,胡床乘兴,燕寝凝香。”

  • 诲人不倦

    见〔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〕。述补 教诲人家从不厌倦。语出《论语·述而》:“子曰:‘默而识之,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,何有于我哉?’”朱自清《教育家夏丐尊先生》:“夏先生才真是一位~的教育家。”△褒义。用于赞

  • 雕龙

    《史记.孟子荀卿列传》:“驺衍之术迂大而闳辩;奭也文具难施;淳于髡久与处,时有得善言。故齐人颂曰:‘谈天衍,雕龙奭,炙毂过髡(过,刘向《别录》作輠,炙輠,即车之盛膏器,此言髡智不尽如炙輠)。”裴骃《集

  • 附骥

    同“附骥尾”。明何景明《送崔氏》诗之三:“结发与君友,附骥思一鸣。”【词语附骥】   汉语大词典:附骥

  • 暗箭伤人

    《左传.隐公十一年》:“夏,公会郑伯(郑庄公)于郲(地名,《春秋》隐十一年作时来,《公羊传》作祁黎,地在今河南郑州市西北),谋伐许(春秋时中原地区小国名,周时建国,姜姓,后被楚所灭)。郑伯将伐许,五月

  • 颖然独出

    源见“毛遂自荐”。比喻才能显现,出类拔萃。宋秦观《崔浩论》:“以明济明,以智资智,颖然独出,不肯与众为偶者,有才之士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