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毛锥子

毛锥子

即笔的代称。后也用来泛指文人和文事,用以和武事相对。出自五代史弘肇的事迹。史弘肇(?-950年),字化元。郑州荥泽(今河南郑州西北)人,士兵出身。因其作战勇敢善步行,被北汉高祖刘知远提拔为禁军军校。后因屡立战功,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其人酷嗜杀戮,而且十分看不起文人。在一次宴会上,他曾说道:“安定朝廷,平息祸乱,有长枪大剑就可以了。毛锥子能有什么用处!”三司使王章立即反驳道:“如果没有毛锥子,军队的开支从何而来呢?”史弘肇后以功高压主,为汉隐帝所杀。

【出典】:

新五代史》卷30《汉臣传第十八·史弘肇传》332页:“弘肇曰:‘安朝廷、定祸乱,直须长枪大剑,若毛锥子安足用哉?’三司使王章曰:‘无毛锥子,军赋何从集乎?’毛锥子,盖言笔也。弘肇默然。”

【例句】:

宋·张孝祥《赠郭遐龄》:“不必毛锥子,相期定远侯。” 明·汤显祖《紫钗记》:“长枪队里也要毛锥钻,军咨记室优闲。” 清·黄遵宪《续怀人诗》之十:“直引蛇行横蟹足,而今安用此毛锥。”


【典源】《新五代史·汉臣传·史弘肇传》:“弘肇曰:‘安朝廷,定祸乱,直须长枪大剑,若毛锥子安足用哉?’三司使王章曰:‘无毛锥子,军赋何从集乎?’毛锥子,盖言笔也。弘肇默然。”《旧五代史·史弘肇传》亦载。

【今译】 五代时后汉大将史弘肇说:“安定朝廷,平息祸乱,就需要长枪大剑,像毛锥子(指毛笔) 有什么用?”王章回答:“如果没有毛锥子,怎么筹集军粮呢?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借指毛笔,也指文事,常用于与武事相对时。

【典形】 安用毛锥、毛锥、毛锥子、毛锥三寸、毛锥傲蓑衣。

【示例】

〔安用毛锥〕 清·黄遵宪《续怀人诗》之十:“直引蛇行横蟹足,而今安用此毛锥?”

〔毛锥〕 明·汤显祖《紫钗记》:“长枪队里也要毛锥站,军咨记室优闲。”

〔毛锥子〕 宋·张孝祥 《送郭遐龄》:“不必毛锥子,相期定远侯。”


【词语毛锥子】   汉语词典:毛锥子

猜你喜欢

  • 壶叟杖

    同“壶公杖”。元吴存《满江红.谢番丞荐举》词:“倚我一枝壶叟杖,为公三弄桓伊笛。”

  • 非百里才

    《三国志.蜀书.庞统传》:“庞统字士元,襄阳人也。先主领荆州,统以从事守耒阳令,在县不治,免官。吴将鲁肃遗先主书曰:‘庞士元非百里才也,使外治中、别驾之任,始当展其骥足耳。’”三国时庞统,被刘备任命为

  • 灌园避世

    源见“仲子灌园”。谓逃名隐居。明 王錂《春芜记.访友》:“岂终怀宝迷邦,漫说灌园避世。”

  • 文考

    《书.泰誓下》:“予克受,非予武,惟朕文考无罪。”孔传:“言文王无罪于天下。”周文王死后,武王颂之为“文考”。后用为帝王亡父的尊称。《后汉书.明帝纪赞》:“懋惟帝绩,增光文考。”唐张说《上党旧宫述圣颂

  • 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

    宋.朱熹《朱子语类》卷三〇:“佛家所谓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”。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本是改恶从善的佛语。后比喻只要真心改恶从善,立即可变成好人。亦作“飏下屠刀,立地成佛”、“放下屠刀,立便成佛”。鲁迅《准风

  • 楚声

    秦汉时楚地的曲调。《汉书.礼乐志》:“高祖乐楚声,故房中乐楚声也。”其曲有“白头吟”“秦山吟”、“梁甫吟”等曲;其器有笙、笛、节、琴、筝、琵琶、瑟七种。见《古今乐录》【词语楚声】   汉语大词典:楚声

  • 正冠纳履

    同“整冠纳履”。晋 李阐《右光禄大夫西平靖侯颜府君碑》:“正冠纳履之嫌,始终不蹈。”见“整冠纳履”。晋·李阐《右光禄大夫西平靖侯颜府君碑》:“久要心许之信,夷险不爽,~之嫌,终始不蹈。”【词语正冠纳履

  • 烟霞心

    同“烟霞志”。清黄遵宪《游箱根》诗:“平生烟霞心,奈此桑下宿。行携《桃源图》,归我筼筜谷。”【词语烟霞心】   汉语大词典:烟霞心

  • 胜造九级浮图

    九级浮图:九层宝塔。塔是埋藏佛骨(和尚骨灰)的,旧时认为造塔是积功德的事。比修造一座九层高塔的功德还要大。常用于表示对人十分感激。《醒世恒言.卖油郎独占花魁》:“奴是好人家儿女,误落风尘。倘得姨娘主张

  • 山阳笛

    晋向秀《〈思旧赋〉序》:“余与嵇康、吕安居止接近。其人并有不羁之才……其后各以事见法……余逝将西迈,经其旧庐,于时日薄虞渊,寒冰凄然,邻人有吹笛者,发声寥亮。追思曩昔游宴之好,感音而叹,故作赋云。”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