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柏舟之节

柏舟之节

《诗.鄘风.柏舟》诗:“凡彼柏舟,在彼中河,髡彼雨髦,实维我仪。之死矢靡他,母也天只,不谅人只。”诗序:“其妻共姜守义,父母欲夺而嫁之,故共妻作此以自誓。”

相传春秋时卫国的共伯早死,父母逼迫他的妻子共姜改嫁。于是共姜写了《柏舟》诗表示拒绝。后来比喻夫死后守贞节不改嫁的女子。

宋.朱熹《与陈师中书》:“令女弟甚贤,必能养老抚孤,以全柏舟之节。”


见“柏舟之誓”。宋·朱熹《与陈师中书》:“朋友传说,令女弟甚贤,必能养老抚孤,以全~。”


【词语柏舟之节】  成语:柏舟之节汉语词典:柏舟之节

猜你喜欢

  • 叩角词

    同“饭牛歌”。唐骆宾王《上兖州刺史启》:“方结羡鱼之网,将谣叩角之词。”

  • 东篱菊

    晋陶潜《饮酒》诗之五: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。”后因以“东篱菊”为典,写隐士的田园生活,或用以咏菊。唐刘长卿《过湖南羊处士别业》诗:“自有东篱菊,年年解作花。”

  • 玉石同烬

    同“玉石俱焚”。梁启超《新罗马.党狱》:“逆著你来便玉石同烬,顺著你来又鸡犬不宁。”见“玉石俱焚”。烬,烧毁。梁启超《新罗马》:“逆着你来便~,顺着你来又鸡犬不宁。”【词语玉石同烬】  成语:玉石同烬

  • 猘儿

    《三国志.孙策传》:“而策并江东,曹公力未能逞,且欲抚之。”裴松之注引《吴历》:“曹公闻策平定江南,意甚难之,常呼‘猘儿难与争锋也。’”后以“猘儿”称年少勇猛的孙策。清徐昂发《城南二首次宋五嘉升韵》:

  • 救左衽

    源见“微管之叹”。指挽救民族的危亡。宋陆游《燕堂独坐》诗:“夷吾非王佐,尚足救左衽。”

  • 新台

    春秋时卫宣公为子伋娶妻于齐,听说媳妇貌美,就在黄河边(今山东濮县)筑新台,把她中途留下。国人作诗讥刺,即《诗.邶风.新台》篇。后称不正当的翁媳关系为“新台之丑”。《诗.邶风.新台》:“新台有泚,河水瀰

  • 毛义捧檄

    《后汉书.刘平王望等传序》:“庐江毛义少节,家贫,以孝行称。南阳人张奉慕其名,往候之。坐定而府檄适至,以义守令,义捧檄而入,喜动颜色。奉者,志尚士也,心贱之,自恨来,固辞而去。及义母死,去官行服……后

  • 虎负嵎

    同“负隅顽抗”。喻人凭险顽抗。沈昌眉《和弟》:“北军豺当道,南军虎负隅。”【词语虎负嵎】   汉语大词典:虎负嵎

  • 二名不偏讳

    二名:指两个字的名字。偏:单个。 按照古代避讳的礼俗,对尊长的双字名,不可两字同说,但两字分说可以不避。这叫“二名不偏讳”。语出《礼记.曲礼上》:“二名不偏讳”。郑玄注:“偏谓二名不一一讳也。孔子之

  • 良弓无改

    源见“克绍箕裘”。谓继承父祖的优良传统和事业。唐刘知幾《史通.书事》:“其有开国承家,世禄不坠,积仁累德,良弓无改……略书于传可也。”主谓 擅制弓箭的弓匠的儿子,不会改事他业。比喻后代继承先辈的事业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