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曲突徙薪

曲突徙薪

曲突:把烟囱改建成弯的。徙薪:搬走炉灶旁的柴草。语出《汉书·霍光传》。传说有人到某家去作客,看见这户人家的炉灶烟囱是直的,灶旁堆满了柴草。客人对主人说:快把烟囱改建成弯的,搬走炉灶旁的柴草,否则将发生火灾。主人没有吭气。不久,家中果然发生火灾,由于邻居一起及时扑灭,才没造成大灾害。主人宰牛买酒,设宴感谢邻居们。那些救火中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坐上座,其他人都按救火的功劳大小依次入座,但是没有宴请那位事先提出改建烟囱,防止火灾的人。有人对主人说:“当初如果采纳客人的建议,用不着杀牛买酒设宴,最终也没有火灾发生。现在是按功劳大小邀请来宾入席,怎么提出改建烟囱、搬走柴草的人却没有得到恩惠,烧得焦头烂额的人却被视为上席的客人呢?”主人听后感悟了,就去请那事先提出建议的人赴宴入席。后以“曲突徙薪”为典,比喻深谋远虑,防患未然,亦咏奖赏不公平。

【出典】:

汉书》卷68《霍光传》2958页:“客有过主人者,见其灶直突,傍有积薪,客谓主人,更为曲突,远徙其薪,不者且有火患。主人嘿(通“默”)然不应。俄而家果失火,邻里共救之,幸而得息。于是杀牛置酒,谢其邻人,灼烂者在于上行,余各以功次坐,而不录言曲突者。人谓主人曰:‘乡(通“向”)使听客之言,不费牛酒,终亡火患。今论功而请宾,曲突徙薪亡恩泽,焦头烂额为上客耶?’主人乃寤而请之。”

【例句】:

三国·魏·应璩《杂诗》:“曲突不见宾,焦烂为上客。” 晋·嵇康《难张辽叔宅无吉凶摄生论》:“夫救火于水,虽多于抱薪,而不知曲突之先物矣。” 唐·权德舆《读〈谷梁传〉》:“吾嘉徙薪智,祸乱何由生。” 唐·李德裕《积薪赋》:“避酒泉而无浸,先曲突以斯陈。” 唐·杜牧《李给事中敏二首》之一:“曲突徙薪人不会,海边今作钓鱼翁。” 唐·李商隐《失题》:“拯溺休规步,防虞要徙薪。” 宋·徐铉《送萧尚书致仕归庐陵》:“主忧臣辱谁非我,曲突徙薪唯有君。” 宋·曾巩《与孙司封书》:“比见朝廷所宠赠南兵以来,仗节死难之臣,宗且独不与,此非所谓曲突徙薪无恩泽,焦头烂额为上客邪?” 宋·陆游《戍卒说沉黎事有感》:“焦头烂额如何补,弭患从来贵无形。” 明·屠隆《彩毫记·拜官供奉》:“念阴忧漆室效葵倾,鉴先几曲突徙薪情。” 明·钟惺《丘长孺将赴辽阳留诗余和以送之》:“曲突何曾劝徙薪,烽烟桴鼓重边臣。” 清·黄遵宪《福州大水行同张樵野丈龚蔼人丈作》:“曲突徙薪广恩泽,愿亟靖海安天骄。” 清·梁启超《上粤督李傅相书》:“今不为曲突徙薪之计,后必有噬脐无及之忧。”


并列 曲,弯曲,用作动词。突,烟囱。徙薪,把柴从灶边移开。把烟囱建成弯曲的,移开柴火,以防止发生火灾。比喻在危险发生之前就采取防范措施。语本《汉书·霍光传》:“臣闻客有过主人者,见其灶直突,傍有积薪,客谓主人,更为曲突,远徙其薪,不者且有火患。主人嘿然不应。俄而家果失火,邻里共救之,幸而得息。于是杀牛置酒,谢其邻人,灼烂者在于上行,余名以功次坐,而不录言曲突者。人谓主人曰:‘乡(向,从前)使听客之言,不费牛酒,终亡(无)火患。今论功而请宾,曲突徙薪亡(无)恩泽,焦头烂额为上客耶?’主人乃寤而请之。”→防微杜渐 防患未然 未雨绸缪 ↔亡羊补牢 临渴掘井临阵磨枪。也作“曲突徙新无恩泽,焦头烂额为上客”。


【典源】《淮南子·说山训》:“淳于髡之告火者,此其类。”汉·高诱注:“淳于髡齐人也,告其邻,突将失火,使曲突徒薪,邻人不从。后竟失火,言者不为功,救火者焦头烂额为上客。”《汉书·霍光传》:“人为徐生上书曰:‘臣闻客有过主人者,见其灶直突,旁有积薪,客谓主人,更为曲突,远徙其薪,不者且有火患。主人嘿 (mo) 然不应。俄而家果失火,邻里共救之,幸而得息。于是杀牛置酒,谢其邻人,灼烂者在于上行,余各以功次坐,而不录言曲突者。人谓主人曰: ‘乡 (xiang) 使听客之言,不费牛酒,终亡火患。今论功而请赏,曲突徙薪无恩泽,焦头烂额为上客耶?”主人乃寤而请之。’”

【今译】 古代有人 (一说为淳于髡)到人家里作客,见主人家的灶突是直的,旁边还堆着柴火,就劝告主人,应当将灶突改成带弯的,同时将柴火搬远些,不然恐怕会引起火灾。主人不以为然。不久果然失火,邻居们都来帮助扑救,才将火扑灭。主人杀牛摆酒,酬谢邻人,被烧得焦头烂额的坐在最上边,而不请劝告曲突的人。别人对主人说:“如果你能听那位客人的话,就不会有这场火灾了。现在论功行赏,怎么建议曲突徙薪的被抛在一边,而焦头烂额的为上客呢?”主人才醒悟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事先采取防范措施,防止祸患发生; 也以“焦头烂额”等指当时出力有功的人。

【典形】 报赏焦头、焦头烂额、烂额、烂额焦头、谋曲突、曲突、曲突不见宾、曲突徙薪、徙薪、移突、焦烂客、焦头为上客、烂额收功。

【示例】

〔报赏焦头〕 宋·王安石《示江公佐外厨遗火》:“王阳幸有囊衣在,报赏焦头亦未贫。”

〔焦头烂额〕 宋·陆游《戍卒说沉黎事有感》:“焦头烂额知何补,弭患从来贵未形。”

〔烂额〕 宋·梅尧臣《书南事》:“曲突与烂额,看取报功殊。”

〔烂额焦头〕 清·黄景仁《夜饮孙吟秋斋头》:“居然夺席上众宾,绝似烂额焦头人。”

〔谋曲突〕 宋·黄庭坚《辛酒憩刀坑口》:“烂额始论功,倘能谋曲突。”

〔曲突〕 宋·王安石《吴正肃公挽词》:“曲突非无验,方穿有不行。”

〔曲突不见宾〕 魏·应璩《杂诗》:“曲突不见宾,焦烂为上客。”

〔曲突徙薪〕 唐·杜牧《李给事》之二: “曲突徙薪人不会,海边今作钓鱼翁。”

〔徙薪〕 唐·李商隐《失题》:“拯溺休规步,防虞要徙薪。”

〔移突〕 金·元好问《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》之三:“焦头无容知移突,曳足何人与共船。”


【词语曲突徙薪】  成语:曲突徙薪汉语词典:曲突徙薪

猜你喜欢

  • 秋妇

    同“秋胡妇”。唐刘知幾《史通.浮词》:“夫探揣古意,而广足新言,此犹子建之咏三良,延年之歌秋妇。”【词语秋妇】   汉语大词典:秋妇

  • 郑人争年

    《韩非子.外储说左上》:“郑人有相与争年者,一人曰:‘吾与尧同年。’其一人曰:‘我与黄帝之兄同年。’讼(争论)此而不决。以后息者为胜耳。”郑人凭空争论年岁,这种无谓的争论既没有根据,也没有标准,故是无

  • 函夏

    《汉书.扬雄传上》:“以函夏之大汉兮,彼曾何足与比功?”颜师古注引服虔曰:“函夏,函诸夏也。”后以“函夏”指全国。北魏杨衒之《洛阳伽蓝记.城南龙华寺》:“寒暑攸叶,日月载融,帝世光宅,函夏同风。”【词

  • 越人肥瘠

    同“越瘦秦肥”。《歧路灯》四四回:“越人肥瘠由他罢,秦人各自一关中。”《冷眼观》一回:“讵料我伯父不但存了一个越人肥瘠的思想,而且深恐我父亲做州县官,设有亏空,不无累及。”见“越瘦秦肥”。《歧路灯》4

  • 缑山鹤声

    源见“王乔控鹤”。指仙界的景象。唐刘沧《登龙门敬善寺阁》诗:“琐窗朱槛同仙界,半夜缑山有鹤声。”

  • 竹马拜迎

    同“竹马交迎”。唐李白《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》诗:“竹马数小儿,拜迎白鹿前。”

  • 宁子佯愚

    《论语.公冶长》:“子曰:‘宁武子,邦有道则知;邦无道则愚。其知可及也;其愚,不可及也’。”宁武子,名俞,春秋时卫大夫。“武”是其谥号。邦,即国家。道,指国政。宁武子在国政昏乱的时候就显得愚笨,实际上

  • 养军千日,用在一朝

    元.高文秀《渑池会》二折:“自古道,养军千日(表示很长时间),用在一朝。”长期培养军队,以备一旦用兵打仗。也指军人平时受国家培养,一旦国家需要,就要奋力报效。后因以“养军千曰用在一朝”用为平时养下的军

  • 中牟之治

    《后汉书.鲁恭传》:“鲁恭字仲康,扶风平陵人也……建初七年(汉章帝年号,七年当是公元八十二年),郡国螟伤稼,犬牙沿界,不入中牟。河南尹袁安闻之,疑其不实,使仁恕掾肥亲往廉之(仁恕掾,是主管狱事的小吏;

  • 附蝉

    《汉书.燕剌王刘旦传》:“郎中侍从者著貂羽,黄金附蝉,皆号侍中。”颜师古注:“附蝉,为金蝉以附冠前也……而貂羽附蝉,又天子侍中之饰。”汉侍中、中常侍,唐散骑常侍冠饰。因借指尊官。唐羊士谔《都成从事萧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