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星火燎原

星火燎原

原指小的疏忽会酿成大祸,今喻新生的力量开始时固然很小,但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宏伟前途。商朝盘庚在位期间,迁都于殷。针对臣民不安新居的心情,作《盘庚》对他们进行规戒、开导。其中对于贵族、官吏用词更为尖锐和严厉。他说,你们有话为什么事先不告诉我,而却用浮言去蛊惑百性?人心是容易蛊感的,就好象大火在原野上燃烧,连接近都无法接近,还能够扑灭吗?

【出典】:

尚书·盘庚》上:“汝曷弗告朕而胥动以浮言?恐沈于众,若火之燎于原,不可向迩,其犹可扑灭?”

【例句】:

宋·朱熹《朱子语类·大学·经一章》:“如击石之火,只是些子,才引着,便可以燎原。” 明·张居正《答云南巡抚何莱山论夷情》:“究观近年之事,皆起于不才武职,贪黩有司,及四方无籍奸徒窜入其中者,激而构煽之,星星之火,遂成燎原。” 清·张云璈《杀贼篇》:“后来官畏贼,贼来官退贼愈逼。星星之火能燎原,涓涓之滴成巨渊。本期扑灭在旦夕,岂料毒流经岁年。” 《毛泽东选集》第1卷《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》:“星火燎原的话,正是时局发展的适当的描写。”


主谓 燎,烧;原,原野。细小的火星可以烧遍原野。比喻新生事物,初时弱小,但有旺盛生命力,有伟大广阔的发展前途。语本《尚书·盘庚上》:“若火之燎于原,不可向迩。”彦火《青春的邮人》:“一片红艳艳的杜鹃花可使山谷映照得红光焕发,就是一小簇一小丛的杜鹃花,也会如黑夜的火光,使人想到~。”也比喻小事可发展成大事,小乱可酿成大祸。明·贺逢圣《致族人书》:“天下事皆起于微,成于慎,微之不慎,~,蚁穴溃堤。吾畏其卒,故饰其始也。”△多用于事物由弱小到壮大,或由小事变为大事。→燎原之火 蚁穴溃堤 土壤细流 ↔曲突徙薪。也作“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”、“星星之火,遂成燎原”。


【词语星火燎原】  成语:星火燎原汉语词典:星火燎原

猜你喜欢

  • 中流誓

    源见“中流击楫”。指收复失地的誓言。宋陈亮《念奴娇.登多景楼》词:“正好长驱,不须反顾,寻取中流誓。”

  • 自相矛楯

    同“自相矛盾”。楯,同“盾”。《魏书.李兴业传》:“异曰:‘圆方之说,经典无文,何怪于方?’业兴曰:‘圆方之言,出处甚明,卿自不见。见卿录梁主《孝经义》亦云上圆下方,卿言岂非自相矛楯?’”

  • 逐客议

    源见“下逐客令”。即吏议逐客。指奸邪之人进行诬陷。唐李商隐《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》:“初惊逐客议,旋骇党人冤。”

  • 介胄之士不拜

    介:披铁甲。胄( ㄓㄡˋ zhòu ):戴头盔。拜:跪拜。 身着铠甲的武士例不下拜。 这是古代军中礼节。语出《尉缭子.武议》:“乞人之死不索尊,竭人之力不责礼,故古者介胄之士不拜,示人无已烦也。

  • 仰取俯拾

    《史记.货殖列传》:“鲁人俗俭啬,而曹邴氏尤甚。以铁冶起,富至巨万。然家自父兄子孙约,俯有拾,仰有取,贳贷行贾遍郡国。”后以“仰取俯拾”谓随时随地拾取。多形容人勤俭节约,善于积聚资财。宋苏轼《代书答梁

  • 女媭

    《楚辞.离骚》:“女媭之婵媛兮,申申其詈予。”王逸注:“女媭,屈原姊也。”后因以“女媭”为家姊的代称。清黄遵宪《送女弟》诗:“粥粥扰群雌,申申詈女媭。”【词语女媭】   汉语大词典:女媭

  • 三春寸草

    源见“寸草春晖”。喻父母养育之恩。宋苏舜钦《送子履》诗:“君亲恩大须荣报,学取三春寸草微。”

  • 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

    色:佛教称有形质能使人感触到的东西叫色。 佛家认为世间有形之万物,均为因缘所生,本非实有,所以一切都是虚幻的。语出《般若心经》:“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。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受想行识,亦复如是。”宋.无

  • 胯下之负

    源见“胯下之辱”。指受辱。《后汉书.孔融传》:“虽出胯下之负,榆次之辱,不知贬毁之于己,犹蚊虻之一过也。”

  • 湖海豪士

    《三国志.魏书.陈登传》:“许汜与刘备并在荆州牧刘表坐,表与备共论天下人,汜曰‘陈元龙湖海之士,豪气不除。’”陈登字元龙,东汉末年,很有才名,颇受刘备赏识。许汜身为国士,却计较小节,诽谤陈登有江湖豪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