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投梭

投梭

世说新语.赏誉》“谢公道豫章(谢鲲字幼舆,因曾为豫章太守故称)若遇七贤(三国魏末阮籍、嵇康、山涛、向秀、阮咸、王戎、刘伶相与友好,常宴集于竹林之内,时人号为“竹林七贤”。见《世说新语.任诞》),必自把臂入林”下注引《江左名士传》:

“鲲通简有高识,不修威仪,好迹逸而心整,形浊而言清,居身若秽,动不累高。邻家有女,尝往挑之。女方织,以梭投折其两齿。既归,傲然长啸曰:‘犹不废我啸歌。’其不事形骸如此。”

晋书.谢鲲传》:“(鲲)邻家高氏女有美色,鲲尝挑之,女投梭,折其两齿。时人为之语曰:‘任达(任性放纵)不已,幼舆折齿。’鲲闻之,傲然长啸曰:‘犹不废我啸歌。’”

晋人谢鲲放纵情性,风格不高,一次他挑逗邻家女子,女子投梭,打掉他两颗门齿。后因以“投梭”比喻女子贞洁自守拒绝男子的挑诱。唐元稹《莺莺传》:“君子有援琴之挑,鄙人无投梭之拒。”(引自《太平广记》卷四八八。)

关于折齿,早见于《史记.邹阳列传》邹阳狱中上书:“范睢摺胁折齿于魏,卒为应侯。”故“折齿”又常喻指遭受挫折。


梭 ( suō) ,旧时妇女织布用的一种木制工具,两头尖,中间空、大,约半尺长。中间纡 ( yū) 子上穿纬线,在经线中左右梭动以织成布。

投梭”,指的是将梭子投出去,但它有个比喻意义: 表示女子抗拒男子的挑逗或调戏、骚扰。它源于 《晋书·谢鲲传》的故事。

晋代有个文人谢鲲,有点文人的气质与风度,他倾慕邻家高氏之女的美色,有天见邻家女子独自在织布,便上前进行调笑。谁知邻女不但漂亮、能干,而且知情达理,很有教养。见谢鲲那样轻薄无理,便拿起梭子忿而朝谢鲲投去,谢鲲躲闪不及,门牙被打落了两颗。谢鲲满面羞惭,慌忙掩面而逃了。此事慢慢传开了,人们便以 “投梭”比喻女子的坚贞、对男子骚扰的抗拒。

“君子有援琴之挑,鄙人无投梭之拒”( 元稹 《莺莺传》) ,此处“投梭”即此含义。


【词语投梭】   汉语词典:投梭

猜你喜欢

  • 蜀魂

    同“蜀帝魂”。唐李商隐《燕台诗.春》:“蜀魂寂寞有伴未?几夜瘴花开木棉。”【词语蜀魂】   汉语大词典:蜀魂

  • 博望宾

    《三辅皇图》卷四《苑囿》:“武帝立子据为太子,为太子开博望苑以通宾客。《汉书》曰:‘武帝年二十九乃得太子,甚喜。太子冠,为立博望苑,使之通宾客从其所好。’又云:‘博望苑在长安城南,杜门外五里有遗址。’

  • 鹏程九万

    同“鹏程万里”。宋赵长卿《瑞鹤仙.张宰生辰》词:“鹏程九万,摩空展,垂天翼。”

  • 黍梦

    源见“黄粱梦”。形容时光短暂。宋吴文英《澡兰香.淮安重午》词:“黍梦光阴渐老,汀洲烟蒻。”

  • 莲烛

    同“金莲花炬”。宋刘筠《灯夕寄内翰虢略公》诗:“帘卷交疏莲烛密,通中枕上独闻铃。”【词语莲烛】   汉语大词典:莲烛

  • 行迈靡靡,中心摇摇

    行迈:走路。靡靡:行走迟缓貌。 走路慢慢吞吞,心里晃晃荡荡。 形容心情沉重惶惑。语出《诗.王风.黍离》:“彼黍离离,彼稷之苗。行迈靡靡,中心摇摇。”五代.王定保《唐摭言.怨怒》:“正值雨雪,俱乘款

  • 龙山高会

    同“龙山会”。宋黄公度《满庭芳.高要太守章元振重九日生朝》词:“年年重九日,龙山高会,彭泽清流。”【词语龙山高会】   汉语大词典:龙山高会

  • 为郎久

    源见“郎潜白发”。感叹久居下僚,未能升迁。唐杜甫《赠比部萧郎中十兄》诗:“汉朝丞相系,梁日帝王孙。蕴藉为郎久,魁梧秉哲尊。”

  • 不愧屋漏

    《诗经.大雅.抑》:“相在尔室,尚不愧于屋漏。”《礼记.中庸》:“君子所不可及者,其唯人之所不见乎?《诗》云:‘相在尔室,尚不愧于屋漏。’”屋漏,古时候居室的西北角开有天窗,日光从这里照射进来,故称屋

  • 重阳帽

    同“重阳落帽”。宋周紫芝《渔家傲.重九前两日游真如广孝二寺》词:“留取光阴重一笑。须是早,黄花更惜参军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