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开门揖盗

开门揖盗

揖:拱手为礼。开门向盗贼做揖请他进来。比喻引进坏人,自招祸患。公元200年,东吴孙策遇刺身亡,由其弟孙权代领其众。孙权对哥哥的死很悲伤,每日痛哭不止。长史张昭很担忧,便对孙权说:“这是安安静静哭的时候吗?当初周公规定三年居丧之礼法,他的儿子伯禽在周公死后因为抵御外敌入侵而不能居丧,不是他有意违抗他父亲周公制定的礼法,而是因为形势所迫,不能实行啊。更何况如今各种敌对势力竞相争战,坏人充塞道路,在这种情况下你却为了顾全礼仪去哭丧,这正如打开大门去请盗贼进来一样,这样做并不是仁义的表现。”孙权听了,觉得很有道理,便止住了哭,换了衣服,上马巡视军队去了。

【出典】:

三国志·吴书》《吴主传第二》卷47第1115页:“五年,策薨,以事授权,权哭未及息。策长史张昭谓权曰:‘孝廉,此宁哭时邪?且周公立法而伯禽不师,非欲违父,时不得行也。况今奸宄竟逐,豺狼满道,乃欲哀亲戚,顾礼制,是犹开门而揖盗,未可以为仁也。’乃改易权服,扶令上马,使出巡军。”

【例句】:

梁书·羊侃传》:“景遣仪同博士哲呼侃与语曰:‘侯王远来问讯天子,何为闭距,不时进纳?……’侃曰:‘吾荷国重恩,当禀承庙算,以扫大逆耳,不能妄受浮说,开门揖盗。幸谢侯王,早自为所。’” 《晋书·周处传论》:“而礼受委扦城,乃开门揖盗,去顺效逆,彼实有之。” 茅盾《子夜》19:“把市场上虚虚实实的内情都告诉了他的那番话,岂不是成了开门揖盗么?”


连动 揖,拱手行礼。揖盗,向盗贼行礼作揖表示欢迎。打开门迎接强盗。比喻引进坏人,自取祸殃。语本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权传》:“况今奸宄(guǐ)竟逐,豺狼满道,乃欲哀亲戚,顾礼制,是犹开门而揖盗,未可以为仁也。”蔡敦祺《林则徐》上:“如今却割地赔款,分明是耆英、伊里布~,引狼入室。”△贬义。常用于形容认恶为善,自招祸害的蠢行。→披麻救火 引鬼入宅 抱薪救火↔安不忘危 消灾避难。 也作“开门延盗”、“揖盗开门”。


解释揖盗:向盗贼行礼作揖。打开门请强盗进来。比喻引入坏人,自招祸患。

出处三国志·吴志·吴主传》:“况今奸宄竞逐,豺狼满道,乃欲哀亲戚,顾礼制,是犹开门而揖盗,未可以为仁也。”

建安五年(公元200年),东吴的创始人孙策遭敌人刺杀,临死时,把国家托付给弟弟孙权,但孙权哭泣不止。于是老臣张昭对孙权说:“孝廉(对孙权的尊称),现在难道是哭的时候吗?丧礼由周公所立,但连他的儿子伯禽也没有遵守,不是他想违背父训,而是当时的事实使他不能墨守成规。何况现在奸诈不轨之人竞相争斗,豺狼一样的人到处都是,东吴立足未稳,危机四伏。您却想为兄长致哀,顾全礼制,这就相当于打开门向强盗行礼作揖,不能被称为仁义。”

当时东吴地盘尚小,只占据了会稽等六郡,而且六郡中一些偏远险要的地区还没有完全臣服。同时,英雄豪杰和儒士谋臣们正在决定是否效命东吴。就连国内的君臣之间都还没有建立起相互信赖的牢固关系。孙权从大局着眼,听从张昭的建议,立即换掉身上的丧服,上马外出,巡视检阅各个部队,稳定了东吴动荡的局势。

近义引狼入室

例句

如果把我公司的商业秘密透露给他,就无异于开门揖盗!


【词语开门揖盗】  成语:开门揖盗汉语词典:开门揖盗

猜你喜欢

  • 秋士

    因秋而悲感的男子。《淮南子.缪称训》:“春女思,秋士悲,而知物化矣。”【词语秋士】   汉语大词典:秋士

  • 吾过矣,吾过矣

    我错了,我错了。 古人再三谢过之辞。语出《礼记.檀弓上》:“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。曾子吊之,曰:……子夏投其杖而拜曰:‘吾过矣!吾过矣!’”郑玄注:“谢之且服罪也。”同书《檀弓下》:“子思之母死于卫,

  • 南风篇

    同“南风”。唐魏徵《奉和正日临朝应诏》:“既欣东日户,复咏《南风》篇。”

  • 当断不断,必受其乱

    见“当断不断”。

  • 兔死犬饥

    源见“烹狗藏弓”。比喻敌人消灭后功臣不受重用。明张居正《答两广张凝斋言贼情军情民情书》:“乌尽弓藏,兔死犬饥,故诸将士多张大贼势者,亦未可尽以为然也。”并列 比喻功臣不被重用。明·张居正《答两广张凝斋

  • 关雎

    《诗经.周南.关雎》:“关关雎鸠,在河之洲,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。”《关雎.序》:“《关雎》,后妃之德也,风之始也,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。”《诗经》中《关雎》篇,实际是一首歌咏爱情的作品。旧说为咏后妃之

  • 小人之幸,君子之不幸

    邪恶之徒的幸运,就是好人的灾难。语出《旧唐书.太宗纪上》:“太宗谓侍臣曰:‘天下愚人好犯宪章,凡赦宥之恩,唯及不轨之辈。古语曰:“小人之幸,君子之不幸。”一岁再赦,好人喑哑。’”唐.刘知几《应制表陈四

  • 锦袍

    同“锦袍仙”。宋王奕《贺新郎》词:“采石书生勋业在,吊锦袍、公子魂何处。”又《八声甘州》词:“安得锦袍西下,明月堕江滨。”【词语锦袍】   汉语大词典:锦袍

  • 避军三舍

    同“退避三舍”。邢院生《叛女》十七:“但是笑声过后,越想越不是滋味,因为那个夕佳轩主总是不冷不热,避军三舍,实在令人恼火。”见“避君三舍”。邢院生《叛女》17:“但是笑声过后,越想越不是滋味,因为那个

  • 牧羊读书

    《三国志.魏书.杨俊传》:“俊转避地并州,本郡王象少孤特,为人仆隶,年十七、八,见使牧羊而私读书,因被箠楚。俊嘉其才质,即赎象著家,聘娶立屋,然后与别。”三国时,魏人王象为人牧羊而读书不辍。后因用为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