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诗.小雅.常棣》:“常棣之花,鄂不韡韡。凡今之人,莫如兄弟。”高亨注:“常,借为棠。常棣,即棠梨树。”《汉书.杜邺传》引作“棠棣”。本为一首申述兄弟应该互相友爱的诗。后常用以指兄弟。三国 魏曹植《求
越鸟因思念南方故国,所以在他国构巢,也一定将巢架在向南的树枝上。比喻难忘故乡。《古诗十九首》其一:“胡马依北风,越鸟巢南枝。”【词语越鸟巢南枝】 成语:越鸟巢南枝
《论语.颜渊》:“司马牛忧曰:‘人皆有兄弟,我独亡!’子夏曰:‘商闻之矣“死生有命,富贵在天”,君子敬而无失,与人恭而有礼,四海之内,皆兄弟也,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!’”司马牛名耕,字子牛,春秋时宋国人
《国语.齐语》:“昔吾先君襄公筑台以为高位,田狩、罼弋,不听国政,卑圣侮士,而唯女是崇……是以国家不日引,不月长。”后以“日引月长”谓事物随时光不断增长。《三国志.魏刘馥传》:“入作纳言,出临京任,富
源见“吐哺握发”。用以形容求才心切,殷勤待士。《资治通鉴.梁武帝中大通三年》:“会高欢东出,元忠乘露车,载素筝浊酒以奉迎,欢闻其酒客,未即见之。元忠……谓门者曰:‘本言公招延俊杰,今闻国士到门,不吐哺
源见“骥伏盐车”。形容贤才受困,处境艰难。宋苏轼《次韵秦观见寄》:“垂耳困盐车,捐金空买骨。”
二名:指两个字的名字。偏:单个。 按照古代避讳的礼俗,对尊长的双字名,不可两字同说,但两字分说可以不避。这叫“二名不偏讳”。语出《礼记.曲礼上》:“二名不偏讳”。郑玄注:“偏谓二名不一一讳也。孔子之
《诗.陈风.衡门》:“衡门之下,可以栖迟。泌之洋洋,可以乐饥。”朱熹集传:“此隐居自乐而无求者之词。言衡门虽浅陋,然亦可以游息;泌水虽不可饱,然亦可以玩乐而忘饥也。”按,《鲁诗》以“泌”为丘名。见王先
《诗经.鲁颂.泮水》:“无小无大,从公于迈。”《泮水》第一章末二句,意为:不论尊卑与大小,都跟随鲁僖公向前行进。此章咏鲁侯与其随从来至泮宫。唐.杜甫《八哀诗.赠司空王公思礼》诗:“巷有从公歌,野多青青
《汉书.霍光传》“召皇太后御小马车”三国魏.张晏注:“皇太后所驾游宫中辇车也。汉厩有果下马,高三尺,以驾辇。”唐.颜师古注:“小马可于果树下乘之,故号果下马。”汉宫马厩中养有一种我国东北地区濊貊(音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