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圯桥进履

圯桥进履

圯(yí一):桥。此典指张良将老人掉在桥下的鞋子拾起来,给老人穿上。后以此典表示尊老受教。张良(?——前189年),字子房,相传为城父(今安徽毫县东南)人,祖先五代为韩国相,秦国灭韩国后,张良结交刺客,在博浪沙(今河南原阳东南)谋刺秦始皇未成。他逃到下邳(pī丕,今江苏睢宁北),张良闲暇无事时,曾经随意散步在下邳桥上,有一位老人,身穿粗布短衣,走到张良面前,故意把鞋子掉到桥下,就对张良说:“小子,下去把鞋子拾起来!”张良感到惊讶,想打他一顿,因为见他年老,勉强忍住气,到桥下把鞋子拾起来。老人说:“给我穿上!”张良既已给他拾来鞋子,便跪下给他穿鞋。老人把脚伸出让他穿上,便笑着走了。此典又作“张良进履”、“黄石履”、“堕屦”、“跪履”、“子房鞋”、“取履”、“进履圯桥”、“子房进履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55《留侯世家》2034、2035页:“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(yí,一,桥)上,有一老父,衣褐(hè和,粗布短衣),至良所,直堕(duò惰,掉落)其履圯下,顾谓良曰:‘孺(rú,小孩)子,下取履!’良鄂(通“愕”,惊讶)然,欲殴之。为其老,强忍,下取履。父曰:‘履我!’良业为取履,因长跪履之。父以足受,笑而去。”

【例句】:

北周·庾信《张良遇黄石公赞》:“张良取履,跪受无辞。兵书一卷,长者三期。” 唐·刘禹锡《游桃源》:“黄石履看堕,洪崖肩可拍。” 唐·杜牧《中秋日拜起居表晨渡天津桥即事》:“迹留伤堕屦,恩在乐衔环。” 宋·苏轼《和致仕张郎中春昼》:“跪履数从圯下老,逸书闲问济南生。” 元·马致远《拨不断》:“子房鞋,买臣柴,屠沽乞食为僚宰,版筑躬耕有将才。” 元·揭傒斯《写兴寿吴大宗师》之一:“子房遇黄石,取履非所艰。” 元·周德清《一枝花·遗张伯元》:“大胸襟进履圯桥,壮游玩乘槎大海。” 元·无名氏《诸葛亮博望烧屯》:“能可学韩信般乞食,你也枉了似子龙进履。” 清·朱彝尊《彭城道中咏古》之二:“博浪飞椎石,圯桥进履年。”


【典源】《史记· 留侯世家》:“ (张)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 (yi) 上,有一老父,衣褐,至良所,直堕其履圯下,顾谓良曰:‘孺子,下取履!’良鄂然,欲殴之。为其老,强忍,下取履。父曰:‘履我!’良业为取履,因长跪履之。父以足受,笑而去。”《汉书·张良传》亦载。

【今译】 秦末张良 (字子房) 曾在下邳桥上闲游,有一老翁,平常人装束,走到张良旁,将自己的鞋掉到桥下,对张良说:“小子,下去给我取鞋!”张良很惊讶,想打这老人,因为看他年老,强自忍住,下去为他取鞋。老翁又说:“给我穿上!”良已经为他取鞋,就又跪下为他穿好。老翁伸足穿上鞋后,笑着去了。这老翁就是黄石公,后传给张良兵法。参见《黄石传书》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表示尊老受教; 或形容贤人志士尚未得志显达。

【典形】 堕屦、跪履、黄石履、进履圯桥、取履、圯桥进履、圯上履、张良取履、子房进履、子房鞋、圯桥屦、圯桥取履、圯桥履坠,圯上逢黄石。

【示例】

〔堕屦〕 唐·杜牧《中秋日拜起居表晨渡天津桥即事》:“迹留伤堕屦,恩在乐衔环。”

〔跪履〕 宋·苏轼《和致仕张郎中春昼》:“跪履数从圯下老,逸书闲问济南生。”

〔黄石履〕 唐·刘禹锡《游桃源》:“黄石履看堕,洪厓肩可拍。”

〔进履圯桥〕 元·周德清《一枝花·遗张伯元》:“大胸襟进履圯桥,壮游玩乘槎大海。”

〔取履〕 元·揭傒斯《写兴寿吴大宗师》之一:“子房遇黄石,取履非所艰。”

〔圯桥进履〕 清·朱彝尊《彭城道中咏古》之二:“博浪飞椎后,圯桥进履年。”

(张良取履) 北周·庾信《张良遇黄石公赞》:“张良取履,跪受无辞。兵书一卷,长者三期。”

〔子房进履〕 元·无名氏《诸葛亮博望烧屯》:“能可学韩信般乞食,你也枉了似子房般进履。”

〔子房鞋〕元·马致远《拨不断》:“子房鞋,买臣柴,屠沽乞食为僚宰,版筑躬耕有将才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失马何忧

    源见“塞翁失马”。即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意。宋高登《多丽》词:“循环事,亡羊须在,失马何忧?”

  • 蚨缗

    源见“青蚨”。指钱贯。缗,穿钱的绳。明徐渭《高君墓志铭》:“驰雪塞,哭霜臣,掷狸晴,眇蚨缗。”【词语蚨缗】   汉语大词典:蚨缗

  • 南国纪

    《诗经.小雅.四月》:“滔滔江汉,南国之纪。”东汉.郑玄笺:“江也,汉也,南国之大水,纪理众川,使不壅滞。《诗.小雅.四月》中以长江、汉水为南国之准则。后遂用以指代江、汉,亦可代指南方。唐.李百药《渡

  • 潘园

    《文选》卷十六晋.潘安仁(岳)《闲居赋》:“爰定我居,筑室穿池,长杨映沼,芳枳树篱,游鳞瀺灂,菡萏敷披,竹木蓊蔼,灵果参差……太夫人乃御版舆,升轻轩,远览王畿,近周家园。”晋文士潘岳,因母年老多病,于

  • 同根

    源见“七步成诗”。喻指兄弟。郭孝成《四川光复记》:“若今概不分别汉人投旗军之由来,而加杀害,何异煮豆之诗而摧残同根者也。”【词语同根】   汉语大词典:同根

  • 凫乙辨

    源见“越凫楚乙”。比喻对事物认识不清,判断错误,各执己见。清钱谦益《橘社吴不官以雁字诗见示凡十二章戏为属和亦如其数》之五:“天一诏将凫乙辨,三千牍为鹜行裁。”

  • 不堪七

    源见“嵇康七不堪”。谓才能不称。宋梅尧臣《次韵永叔试诸葛高笔戏书》:“笔工诸葛高,海内称第一。频年值我来,我愧不堪七。”【词语不堪七】   汉语大词典:不堪七

  • 熊胆

    同“熊丸之教”。宋杨万里《薛舍人母方氏太恭人挽章》诗之一:“熊胆平生苦,鱼轩晚岁荣。”【词语熊胆】   汉语大词典:熊胆

  • 初平石

    源见“叱石为羊”。借指山石。前蜀贯休《和韦相公话婺州陈事》:“耕避初平石,烧残沈约楼。”

  • 龟字

    源见“龟畴”。指作为帝王受命的吉兆。唐卢照邻《〈乐府杂诗〉序》:“君升堂入室,践龟字以长驱;藏翼蓄鳞,展龙图以高视。”【词语龟字】   汉语大词典:龟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