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四海为家

四海为家

指萧何对刘邦说:帝王应以整个天下作为家。后以此典比喻志向远大、不恋故土,所到之处均可为家之人。萧何(?——前193年),沛(今江苏沛县)人。曾为沛主吏掾(yuàn,院,主管总务、人事,与闻政务)。秦二世元年(前209年),佐刘邦起义。刘邦率军西入咸阳(今陕西咸阳市东北),诸将皆忙于分取秦府库财物,萧何却收取秦王朝的文献档案,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、郡县户口及当时社会状况。刘邦被封于偏远的巴、蜀、汉中,与项羽的矛盾激化。萧何说服刘邦暂作战略退却,以保存汉军实力。楚、汉战争中,荐韩信为大将,自以丞相身分留守汉中,输送士卒、粮饷。汉朝建立,封酂(cuó嵯,治所今河南永城县西北)侯。汉高祖八年(前119年),萧何丞相主持营建未央宫,修建了东阙、北阙、前殿、武库、太仓。汉高祖刘邦从外地作战回来,看到宫殿非常壮丽,生气了,便对萧何说:“天下大动乱,苦战连年,成败尚未可知,为什么修造宫室如此豪华过度呢?”萧何说:“正因为天下尚未安定,才可以乘此修造宫殿。帝王应以整个天下作为家,宫殿不壮丽,就不足以显示威严,而且不可以让后世的建筑规模有可能超过它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8《高祖本纪》385、386页:“萧丞相营作未央宫(今陕西西安市西北郊长安故城内西南角),立东阙(què雀,宫殿前高台建筑物。台上起楼阁,左、右各一)、北阙、前殿、武库、太仓(国家京城储粮仓库)。高祖还,见宫阙壮甚,怒,谓萧何曰:‘天下匈匈(同“汹汹”,动乱)苦战数岁,成败未可知,是何治宫室过度也?萧何曰:‘天下方未定,故可因遂就宫室。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,非壮丽无以重威,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杨炯《少室山少姨庙碑铭序》:“建都邑,正方位,画崇墉,刳浚洫,必凭天地之险,然后四海为家。” 唐·刘禹锡《刘梦得文集》卷4《西塞山怀古》:“今逢四海为家日,故垒萧萧芦荻秋。” 元·汤式《别友人往陕西》:“十年作客,四海为家。” 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41回:“但李密身如飘蓬。四海为家,何暇计及家室?” 隋树森《元曲选外编·罗贯中〈风云会〉第一折》:“四海为家,寸心不把名牵挂。” 孙犁《看护》:“我们是四海为家的,我们是以一切人民为兄弟姐妹的。”


偏正 原指四海之内,尽属帝王一家,帝业规模宏大,天下一统;今多指四处奔走,不留恋乡土家园,到处都可以当作自己的家。语本《荀子·议兵》:“四海之内若一家,通达之属莫不从服。”郭小川《在大沙漠中间》诗:“他们是~的士兵,过惯戎马生活。”△褒义。多用于描写志在四方的人。→天下为家 志在四方 ↔安土重迁 落叶归根 足不出户


【词语四海为家】  成语:四海为家汉语词典:四海为家

猜你喜欢

  • 胡山叶飞

    唐.张固《幽闲鼓吹》:“乔彝京兆府解试,时有二试官。彝日午叩门,试官令引入,则已醺醉。视题曰《幽兰赋》,不肯作,曰:‘两个汉相对作此题!速改之。’为《渥洼马赋》,曰:‘校些子。’奋笔斯须而就,警句云:

  • 戒莫如豫

    谓戒备不如事前严密准备。《国语.晋语一》:“戒莫如豫,豫而后给。”豫,同预。

  • 望尘迎

    同“望尘而拜”。唐韦应物《寄洪州幕府卢二十一侍御》诗:“同时趋府客,此日望尘迎。”

  • 耳濡目击

    同“耳濡目染”。明李东阳《刘公神道碑铭》:“古者重世臣将家,盖其韬略技艺,耳濡目击,有不习而能者。”见“耳濡目染”。【词语耳濡目击】  成语:耳濡目击汉语大词典:耳濡目击

  • 黍炊

    源见“黄粱梦”。比喻虚幻的梦境。元吴澄《次韵灵兴避暑》:“黍炊邯郸枕,树响箕山飘。”【词语黍炊】   汉语大词典:黍炊

  • 稚珪蛙鸣

    源见“两部鼓吹”。指南朝 齐孔稚珪把蛙鸣当作两部鼓吹。表现了淡于名利悠闲自适之情。唐李瀚《蒙求》:“稚珪蛙鸣,彦伦鹤怨。”

  • 立子

    源见“而立岁”。指成年男子。隋 郑子信《韦略墓志》:“家无立子,妻女孤茕。”【词语立子】   汉语大词典:立子

  • 赤乌

    源见“三足乌”。又《初学记》三十引三国 吴薛综《赤乌颂》:“赫赫赤乌,惟日之精。”后因以“赤乌”为太阳的代称。唐白居易《劝酒》诗:“天地迢迢自长久,白兔赤乌相趁走。”《金瓶梅词话》二七回:“到了那赤乌

  • 蹑足封

    《史记.淮阴侯列传》:“韩信使者至,发书,汉王大怒,骂曰:‘吾困于此,旦暮望若来佐我,乃欲自立为王!’张良、陈平蹑汉王足,因附耳语曰:‘汉方不利,宁能禁信之王乎?不如因而立,善遇之,使自为守。不然,变

  • 春梦秋云

    唐白居易《花非花》词:“来如春梦不多时,去似秋云无觅处。”后以“春梦秋云”言时间短暂,去后无踪。宋晏幾道《蝶恋花》词:“春梦秋云,聚散真容易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