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唾壶击缺

唾壶击缺

北堂书钞》卷一二五晋裴启《语林》:“王大将军(指王敦)每酒后,辄咏魏武帝《乐府歌》(指曹操《龟虽寿》中的诗句)曰:‘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;烈士暮年,壮心未已。’以铁如意击唾壶为节,壶尽缺。”

晋.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豪爽》:“王仲处(王敦字仲处)每酒后,辄咏‘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;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。’以如意打唾壶,壶口尽缺。”此事又见《晋书.王敦传》。

后人因以“唾壶击缺”或“击缺唾壶”作为激赏诗文之词。宋.张元干《石州慢.己酉秋吴兴舟中》词:“塞垣祇隔长江,唾壶空击悲歌缺。”在这里作者借用这个典故,表示自己不能杀敌雪耻的悲愤心情。李木庵《延安雅集》诗:“主人谓我何不歌,唾壶击碎意则那?”那,奈何。这两句诗意是:我现在不唱,等到胜利时痛快地唱,唱到把唾壶击碎。这里饱含着对革命胜利无限向往的激情。


主谓 唾壶,痰盂。形容忧愤激昂的情绪。语本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豪爽》:“王处仲(王敦)每醉后辄咏‘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。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。’以如意打唾壶,壶口尽缺。”(《晋书·王敦传》)周斌《和剑华醉歌行》:“毕竟英雄心不死,~剑光紫。”※唾,不读作chuí。△多含壮志未酬之意。→胸中块垒 慷慨激昂 ↔怡然自得。也作“唾壶敲缺”、“唾壶击碎”。


【词语唾壶击缺】  成语:唾壶击缺汉语词典:唾壶击缺

猜你喜欢

  • 题柱志

    源见“题桥柱”。指求取功名荣显的雄心壮志。宋薛季宣《和贾簿》:“未酬题柱志,终不羡相如。”【词语题柱志】   汉语大词典:题柱志

  • 风霜十九年

    源见“苏武节”。比喻历尽艰难岁月。元揭傒斯《陵台晚眺》诗:“徒闻组练三千士,不见风霜十九年。”

  • 锻柳嵇

    源见“嵇康锻”。指行其所好而自得其乐之人。宋苏轼《试笔》诗:“是中有何好,而我喜欲迷。既似蜡屐阮,又似锻柳嵇。”

  • 问绢

    《三国志.魏书.胡质传》:“子威嗣。……威,咸熙中官至徐州刺史”。南朝宋.裴松之注引《晋阳秋》:“威字伯虎。少有志尚,厉操清白。质之为荆州也,威自京都省之。家贫,无车马童仆,威自驱驴单行,拜见父。停厩

  • 便便饱五经

    同“便便腹”。清宋琬《行路难》诗之二:“便便饱五经,岂若工三语。”

  • 顾后瞻前

    同“瞻前顾后①”。《封神演义》第五三回:“你往我来,遭着兵刃命随倾;顾后瞻前,错了心神身不保。”见“瞻前顾后”。《封神演义》53回:“你往我来,遭着兵刃命随倾;~,错了心神不保。”【词语顾后瞻前】  

  • 介眉寿

    《诗.豳风.七月》:“为此春酒,以介眉寿。”郑玄笺:“介,助也。”后以“介眉寿”为祝寿之词。南朝 梁沈约《桐柏山》诗:“纳寒场,为春酒,昭景福,介眉寿。”

  • 鲑三九

    源见“庾郎鲑菜”。指粗茶淡饭。形容生活清苦。宋岳珂《谢赵季茂海错二律》之二:“案鲑三九漫青韭,斗酒十千无白醪。”

  • 簪缨

    簪与缨,古代贵人的冠饰,借指高官显宦。《南史.王弘传论》:“及夫休元弟兄,并举栋梁之任,下逮世嗣,无亏文雅之风,其所以簪缨不替,岂徒然也!”替:废;衰。唐代张说《灉湖山寺》诗:“若使巢由知此意,将不萝

  • 使君取饮

    《左传.成公二年》:“癸酉,师陈于鞌,邴夏御齐侯,逢丑父为右……,丑父使公下,如华泉取饮,郑周父御佐车,宛茷为右,载齐侯以免。……”齐、晋战于鞌(ān地名,山东历城西北)齐臣逢丑父原为车右,后与齐侯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