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名覆金瓯

名覆金瓯

同“名动金瓯”。宋石孝友《望海潮.元日上都运鲁大卿》词:“更德标银管,名覆金瓯。共看朝天路隐,归拜富民侯。”


【典源】 唐·李德裕 《次柳氏旧闻》:“(唐)玄宗善八分书,凡命相,皆先以御笔书其姓名,置案上,会太子入侍,上举金瓯覆其名,以告之,曰:此宰相名也,汝庸知其谁也? 即射中,赐尔卮酒。’肃宗拜而称曰:‘非崔琳、卢从愿乎?’上曰:‘然。’因举瓯以示之,乃赐卮酒。”《新唐书·崔琳传》亦载,文大略同。

【今译】 唐玄宗善写八分书,每当任命宰相,都先亲笔书写其名,置于几案之上。一次刚写好,正巧太子进来,玄宗举起金瓯盖上姓名,对太子说:“这里是宰相姓名,你知道是谁吗?猜中则赐你一杯酒。”太子道:“莫不是崔琳、卢从愿?”玄宗说:“对。”于是移开金瓯给太子看,并赐酒。

【释义】后以此典指人名高望重,堪任将相,为栋梁之材。

【典形】 覆瓯、金瓯覆、金瓯将相、金瓯亲卜、金瓯姓字香、名覆金瓯、相国金瓯、注金瓯、金瓯重、动金瓯。

【示例】

〔覆瓯〕 明·杨慎《七犯玲珑·叙庵弟惇》:“文已传青史,名何羡覆瓯。”

〔金瓯覆〕 明·杨慎《七犯玲珑·珥江刘大昌》:“尽教他踪迹玉关留,又何须名姓金瓯覆。”

〔金瓯将相〕 清·钱谦益《湖上送孟君归甘州》:“玉笋班行空点鬼,金瓯将相捻舆尸。”

〔金瓯亲卜〕 清·黄遵宪《感事》:“金瓯亲卜比公卿,领取冰衔十日荣。”

〔金瓯姓字香〕元·刘时中 《端正好·上高监司》:“愿得早居玉笋朝班上,伫看金瓯姓字香。”

〔名覆金瓯〕 宋·石孝友 《望海潮》:“更德标银管,名覆金瓯。共看朝天路隐,归拜富民侯。”

〔相国金瓯〕清·程先贞《放言戏仿元白》:“相国金瓯机府重,将军铁甲战场宽。”

〔注金瓯〕 元·钟嗣成《凌波仙·吊廖宏道》:“人间未得注金瓯,天上先教记玉楼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扇枕温衾

    同“扇席温枕”。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三:“说到此处,就是卧冰哭竹,扇枕温衾,也难报答万一。”见“扇枕温被”。明·高濂《玉簪记·擢第》:“~,番做个倚门倚闾。”【词语扇枕温衾】  成语:扇枕温衾汉语大词

  • 秦皇扫六合,虎视何雄哉

    秦王:秦始皇。扫:扫荡。六合:天地四方。虎视:形容势力强盛。 秦始皇扫荡天下,业绩是何等雄伟啊! 歌颂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和统一中国的伟大功绩。语出唐.李白《古风第三》:“秦皇扫六合,虎视何雄哉!挥剑

  • 是可忍,孰不可忍

    《论语.八佾》:“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(八佾,古代天子专用的舞乐),是可忍,孰不可忍也。”春秋时,鲁国大夫季氏控制着鲁国的政局,权势很大,飞扬跋扈,任所欲为。他用八佾(八人一行叫一佾)六十四人在庭院中

  • 休惭令狐子

    源见“王霸惭”。表示守志安贫,修持节操。清王士禛《忆山居示儿子》诗:“休惭令狐子,黾勉把锄犁。”

  • 且吃蛤蜊

    同“且食蛤蜊”。宋汪元量《鹧鸪天》词:“水边莫话长安事,且请卿卿吃蛤蜊。”

  • 三语

    源见“三语掾”。指“将无同”三字。后以指应对隽语。唐白居易《李?可京兆府户曹制》:“宜乎以三语自试,以一同自效。”宋苏轼《次韵道潜留别》:“异同更莫疑三语,物我终当付八还。”【词语三语】   汉语大词

  • 星落

    《三国志.蜀书.诸葛亮传》:“亮疾病,卒于军,时年五十四。”宋朝宋.裴松之注引《晋阳秋》:“有星赤而芒角,自东北西南流,投于亮营,三投再还,往大还小。俄而亮卒。”三国时,蜀相诸葛亮去世前,有带芒角赤星

  • 龙断可登

    源见“龙断”。谓可经营得利。龙,通“垄”。清 和邦额《夜谭随录.崔秀才》:“崔曰:‘奇货可居,龙断可登,鸟兽之羽毛可织而衣,其遗粒足食也。贪贾三之,廉贾五之,盍为贾?’”【词语龙断可登】  成语:龙断

  • 邻笛山阳

    源见“山阳笛”。喻指才德之士被忌杀。柳亚子《沁园春.次韵和毛主席咏雪之作》词:“邻笛山阳,伯仁由我,拔剑难平块垒高。”

  • 出师无名

    谓没有正当理由而出兵征伐。《新唐书.东夷传.高丽》:“莫离支杀君,虐用其下如擭阱,怨痛溢道,我出师无名哉?”参见“师出无名”。见“师出无名”。《新唐书·东夷传·高丽》:“莫离支杀君,虐用其下如擭阱,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