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同生共死

同生共死

一起生,一起死。形容情谊深厚。亦作“同生同死”。是隋文帝杨坚回顾他与郑译的友谊时所说。杨坚(541-604年),弘农华阴(今陕西华阴)人。其女为北周宣帝皇后。宣帝死后,杨坚遂以后父身份入宫辅政,总揽军政大权,封隋王。大定元年(581年)代周自立,国号隋,改元开皇。开皇九年(589年)灭陈,统一中国。在位期间曾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,对加强中央集权,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大作用。同时,他还勤于政务,生活俭朴。在他统治的后期,隋朝已成为富足强盛的王朝。郑译(504-591年),字正义。荥阳开封(今河南开封)人。早年就与杨坚有同学之谊。杨坚篡夺北周政权时又有辅佐之功。为此,杨坚曾表示可以恕他十死。其后他曾因厌蛊(gǔ鼓)左道之罪被除名,复又授予隆州刺史,因请求治病回到长安。杨坚召见时,忆起两人昔日友情,便对侍臣讲:“郑译曾与我同生共死,历尽危难,这是我终生难忘的。”郑译通晓音律,曾为隋文帝修正雅乐。

【出典】:

隋书》卷38《郑译传》1137页:“上顾谓侍臣曰:‘郑译与朕同生共死,间关危难,兴言念此,何日忘之!’”

【例句】:

明·冯梦龙《喻世名言》卷40:“沈小霞道:‘你若有力量支持他,我去也放胆。不然与你同生同死,也是天命当然,死而无怨’”。


并列 一起活,一起死。比喻利害相关,也比喻情谊深厚。语出《隋书·郑译传》:“郑译与朕同生共死。”李存葆《高山下的花环》:“在~的战场上,有哪位弹药手愿意出臭弹啊!”△多用于激烈的斗争中。 →患难相死 ↔不共戴天


【词语同生共死】  成语:同生共死汉语词典:同生共死

猜你喜欢

  • 尘软

    源见“东华软尘”。形容繁华热闹。宋 汤恢《倦寻芳》词:“记旧日、西湖行乐,载酒寻春,十里尘软。”

  • 介胄生虮虱

    见〔甲胄生虮虱〕。

  • 林花梦

    参见:绣囊

  • 鹿帻委地

    《新唐书.隐逸传.朱桃椎》:“朱桃椎,益州成都人,澹泊绝俗,被裘曳索,人莫能测其为。长吏窦轨见之,遗以衣服、鹿帻、麂靴,逼属乡正。(朱)委之地,不肯服。更结庐山中,夏则羸(音luǒ,赤身露体),冬缉木

  • 雷化龙梭

    《晋书.陶侃传》载:陶侃年轻时在雷泽打鱼,打上一枚织布的梭子,回家将梭子挂在墙上。不一会儿,雷雨大作,梭子化龙而去。后遂以“雷化龙梭”喻贤才应时而起,飞黄腾达。宋李流谦《满庭芳.过黄州游雪堂次东坡韵》

  • 尊浇磊磈

    源见“酒浇垒块”。谓怀才不遇,借酒消愁。尊,同“樽”,酒杯。宋张孝忠《破阵子.北湖次唐教授韵》词:“且把清尊浇磊磈,莫为浮名愁肺肠,星星白发长。”

  • 触无怒

    源见“虚舟”。形容胸襟旷达。元揭傒斯《赵照磨虚舟》诗:“宁求触无怒,政用载能浮。”

  • 袁校尉

    《后汉书.袁绍传》:“中平五年,初置西园八校尉,以绍为佐军校尉,灵帝崩,绍劝何进征董卓等众军,胁太后诛诸宦官,转绍司隶校尉。”东汉.袁绍曾任佐军校尉,。他为复兴汉室,招收了许多人才,对曹操作战失利后,

  • 望林止渴

    同“望梅止渴”。宋无名氏《喜迁莺》词:“望林止渴功就,不数夭桃繁杏。”

  • 扶摇九万里

    源见“鲲鹏展翅”。形容气象雄伟。金元好问《游泰山》诗:“扶摇九万里,未可诬《齐谐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