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发奸擿伏

发奸擿伏

发、擿(tì替):揭发。奸:奸邪。伏:隐伏。发奸擿伏,揭发隐匿的坏人坏事,使奸邪无所隐遁。西汉京兆尹赵广汉曾下令召湖都亭长来京兆府议事。湖都亭长途经界上时,界上亭长随便开玩笑说:“到了京兆府,千万不要忘了替我向赵君(指赵广汉)问候。”湖都亭长到后,赵广汉和他谈完公事后说:“界上亭长让你捎来问候,为什么不转达给我呢?”湖都亭长听后叩头道歉说:“确有其事。”赵广汉说:“回去请替我转告界上亭长,尽力考虑政务,做出政绩,我京兆尹是不会忘记他的深厚情意的。”赵广汉就是这样精明过人,一切隐伏的事情都能发觉并揭示出来。后以此为典,赞扬吏治精明。

【出典】:

汉书》卷76《赵广汉传》3203页:“(赵)广汉尝记召湖都亭长,湖都亭长西至界上,界上亭长戏曰:‘至府,为我多谢问赵君。’亭长既至,广汉与语,问事毕,谓曰:‘界上亭长寄声谢我,何以不为致问?’亭长叩头服实有之。广汉因曰:‘还为吾谢界上亭长,勉思职事,有以自效,京兆不忘卿厚意。’”其发奸擿伏如神,皆此类也。

【例句】:

南朝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王涣传》:“又能以谲数发奸擿伏。” 元·脱脱《宋史·李参传》:“参以学术,然刚果严深,喜发擿奸伏,不假贷。” 宋·秦观《越州请立程给事祠堂状》:“发隐擿伏,敏捷如神。”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29:“再说陆公在任,分文不要,爱民如子,况又发奸擿隐,剔清利弊,奸宄慑伏,盗贼屏迹”。 民国·赵尔巽《清史稿·张存仁传》:“臣虽愚,岂不知随众然诺,其事甚易;发奸擿伏,其事甚难。”


并列 擿,揭发。举发秘密罪案。形容吏治清明,奸邪无所遁隐。《汉书·赵广汉传》:“其~如神。”《后汉书·王涣传》:“又能以谲数~。”※擿,不读作zhāi。△褒义。多用于描写清明社会。也作“发伏擿奸”、“发奸擿隐”、“发奸发伏”、“发擿奸隐”、“发隐擿伏”。


【词语发奸擿伏】  成语:发奸擿伏汉语词典:发奸擿伏

猜你喜欢

  • 仲尼执鞭

    《论语.述而》:“子曰:‘富而可求也,虽执鞭之士,吾亦为之。如不可求,从吾所好。’”执鞭,指地位极低为人服务的贱役。所好,合理之道。孔子这段话意为:凡合于道而可以追求的富贵,那末,虽然做贱役,我也可以

  • 玉舄

    42` 同“安期遗舄”。唐陆龟蒙《寄茅山何道士》诗:“终身持玉舄,丹诀未应传。”清金农《重游王屋访唐开元时御爱松》诗:“芝囷纳流霞,蒲涧委玉舄。”【词语玉舄】   汉语大词典:玉舄

  • 断头将军

    指坚守抵抗,宁死不屈的将领。刘备兵入四川之后,攻打成都。诸葛亮与张飞逆江而上,攻打诸县。到达江州,打败并生擒巴郡太守严颜。张飞呵斥严颜说:“我大军到,你为何不降而胆敢抵抗呢?”严颜回答道:“你们不讲道

  • 尘羹

    同“尘饭涂羹”。清黄遵宪《初闻京师义和团事感赋》诗:“尽将儿戏尘羹事,付与尸居木偶人。”【词语尘羹】   汉语大词典:尘羹

  • 得其所哉

    《孟子.万章篇上》载: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,子产使校人畜之池。校人烹之,反命曰:“始舍之,圉圉焉;少则洋洋焉;攸然而逝。”子产曰:“得其所哉!得其所哉!”春秋时,有人送给郑大夫子产几尾活鱼,子产叫主管

  • 惺惺惜惺惺

    元.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一本第三折:“他若是共小生,厮觑定,隔墙儿酬和到天明,方信道惺惺的自古惜惺惺。”惺惺,聪明的人。“惺惺惜惺惺”指性格、才智相同的人,互相爱惜和同情。后因以“惺惺惜惺惺”为聪明人爱

  • 别杖

    源见“杖化龙”。指仙人离去。唐李白《奉饯高尊师如贵道士传道箓毕归北海》诗:“别杖留青竹,行歌蹑紫烟。”

  • 捉襟见肘

    同“捉衿见肘”。唐李商隐《上尚书范阳公启》之二:“捉襟肘见,免类于前哲;裂裳裹踵,无取于昔人。”清林则徐《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吃烟以杜弊源片》:“犹藉民间钱票通行,稍可济民用之不足,若不许其用票,恐捉襟

  • 弃书捐剑

    指项羽学不成书、学不成剑,只略学一点兵法。项羽(前232年——前202年),名籍,字羽,下相(今江苏宿迁西南)人。楚国贵族出身。少年时,学习认字、写字,没有成就,遂弃而去学习剑术,又不成,叔父项梁很生

  • 将相宁有种耶

    见〔王侯将相宁有种乎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