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喻名实不符或误此为彼,而弄错了对象。明代田艺蘅《留青日札》卷二十二“张公帽赋”:“谚云:‘张公帽掇在李公头上。’有人作赋云:‘物各有主,貌贵相宜;窃张公之帽也,假李老而戴之,’”主谓 姓张的帽子戴到
源见“馀音绕梁”。借指歌女演唱。宋张先《泛清苕.正月十四日与公择吴兴泛舟》词:“吴娃劝饮韩娥唱,竞艳容,左右皆春。”
《新五代史.唐庄宗纪》:“初,克用破孟方立于邢州,还军上党,置酒三垂冈,伶人奏《百年歌》,至于衰老之际,声辞甚悲,坐上皆凄怆。时存勖在侧,方五岁,克用慨然捋须,指而笑曰:‘吾行老矣,此奇儿也。后二十年
很多石块高低不平的样子。比喻心胸中郁积着不平之气。许有壬《神山避暑晚行田间》诗:“不用浇磈磊,我怀无不平。”亦作“垒块”。《世说新语.任诞》:“王孝伯问王大:‘阮籍何如司马相如?’王大曰:‘阮籍胸中垒
源见“毛遂自荐”。比喻才华掩饰不住地显现出来。明张时彻《诚意伯刘公神道碑铭》:“西蜀赵天泽亦以为诸葛孔明之俦,盖虽未试于用,亦已颖露囊中矣。”
同“三友”。宋陈与义《书怀示友》诗之五:“是中三益友,不减二仲贤。”
《易.系辞上》:“探赜索隐,钩深致远……莫大乎蓍龟。”赜( ㄗㄜˊ zé 责):幽深莫测。隐:隐秘难见。古人相信卜筮,认为能帮助探索幽深隐秘的道理。后泛指探究深奥的义理或搜索隐秘的事迹。见“探赜索
源见“杞人忧天”。谓多此一举,无事自扰。元袁桷《潘孟阳上书不报归里作五咏》之一:“昊天有正命,伤哉杞人愚!”
源见“毛宝放龟”。谓受恩施报。唐李群玉《龟》诗:“有志酬毛宝,无心困豫且。”
同“归马放牛”。明朱鼎《玉镜台记.完聚》:“喜旋坤转乾,旋坤转乾,牛放桃林,马息华山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