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凌烟阁

凌烟阁

唐代图画功臣肖像的地方。后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中官吏所能得到的最高荣誉的代称。出自唐太宗李世民事迹。参见“济世安民”条。图功臣像于凌烟阁是李世民在位时所采取的任贤用良,注意吏治的重要措施之一。史载,贞观十七年(643年)唐太宗曾下令,将唐初功臣长孙无忌、杜如晦、魏征、尉迟敬德等24人的像绘于凌烟阁,并亲自为他们作赞,以褒彰他们的功迹。

【出典】:

旧唐书》卷3《太宗本纪下》55页:“戊申,诏图画司徒、赵国公无忌等勋臣二十四人于凌烟阁。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杜牧《寄远》:“功名待寄凌烟阁,力尽辽城不肯回。” 唐·李商隐《为李贻孙上李相公启》:“烟阁传形,革车就国,尽人臣之极分,焕今古之高名。” 宋·黄庭坚《满庭芳·茶》:“方圭圆璧,万里名动京关。碎身粉骨,功合上凌烟。” 宋·张元干《挽少师相国李公》之三:“如公真绚国,绘像冠凌烟。” 元·白朴《凤凰台上忆吹萧》:“明年看,平吴事了,图像凌烟。” 元·王伯成《李太白贬夜郎》:“就霜毫写出凌烟像,文场立定中军帐。” 元·马谦斋《快活三过期朝天子四边静》:“先生豪放,志不在凌烟阁上。” 明·黄峨《寄升庵》:“公义私情不两全,愿君早向凌烟勒。” 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21卷《临安里钱婆留发迹》:“莱子衣裳宫锦窄,谢公篇咏绮霞羞。他年名上凌烟阁,岂羡当时万户侯?”


【词语凌烟阁】   汉语词典:凌烟阁

猜你喜欢

  • 巧发奇中

    善于伺机发表意见,而且每每能应验。《史记.封禅书》:“少君资好方,善为巧发奇中。尝从武安侯饮,坐中有九十余老人。少君乃言与其大父游射处。老人为儿时,从其大父识其处。一坐尽惊!”少君:姓李,汉初人。大父

  • 悬弧射矢

    《礼记.内则》:“子生,男子设弧于门左,女子设帨于门右……三日,卜士负之。吉者宿齐,朝服寝门外,诗负之。射人以桑弧蓬矢六,射天地四方。”郑玄注:“弧者,示有事于武也。帨,事人之佩巾也……天地四方,男子

  • 援琴之挑

    参见“相如求凰”。

  • 五饵

    源见“三表五饵”。原为贾谊提出的怀柔、软化匈奴的五种措施,后泛指笼络外族的种种策略。唐李白《自广平至邯郸登城楼览古书怀》诗:“方陈五饵策,一使胡尘清。”王闿运《御夷论一》:“五饵豢蔽,效于蒙古,和之上

  • 意欲成狱

    清.谷应泰《明史纪事本末》卷三五:“方上之复辟也,(徐)有贞嗾言官以迎立外藩议,劾王文,且诬(于)谦,下狱。所司勘之无验。……有贞曰:‘虽无显迹,意有之。’法司萧维桢等阿亨辈,乃以‘意欲’二字成狱。”

  • 思旷旁

    《晋书.阮裕传》:“成帝崩,裕赴山陵,事毕便还。……刘恢叹曰:‘我入东正当泊安石渚下耳,不敢复近思旷(注:阮裕字思旷)旁。”晋人阮裕为人清高,颇受众人的敬仰。故有德有才之士常衡量是否能与之匹配,而自愧

  • 漉陶巾

    同“漉酒陶巾”。唐王绩《尝春酒》诗:“野觞浮郑酌,山酒漉陶巾。”

  • 一箭下聊城

    聊(liào辽)城:今山东聊城县西北。此典指齐国高士鲁仲连箭射一封信进聊城,分析利害,使燕将读后自杀。齐将田单方能收复聊城。后以此典比喻谋略高妙,以智克敌;也比喻不图名爵,隐居避世。鲁仲连,战国时齐国

  • 渭川猎

    源见“非熊兆”。谓帝王访求辅政人才。唐李白《赠钱徵君少阳》诗:“如逢渭川猎,犹可帝王师。”【词语渭川猎】   汉语大词典:渭川猎

  • 螭头载笔

    《新唐书.百官志二》:“其后复置起居舍人,分侍左右,秉笔随宰相入殿。若仗在紫宸内阁,则夹香案分立殿下,直第二螭首,和墨濡笔,皆即坳处,时号螭头。”因以“螭头载笔”表示史官侍值。明张居正《议处史职疏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