源见“柏舟”。指妇女丧夫至死守节不嫁。宋苏辙《祭亡婿文逸民文》:“女有烈志,留鞠诸孤,赋诗《柏舟》,之死不渝。”见“之死靡它”。【词语之死不渝】 成语:之死不渝汉语大词典:之死不渝
源见“泽畔吟”。借指贬官失意者的吟诵悲叹。清黄景仁《衡山高和赵味辛送余之湖南即以留别》诗:“渔父拿舟入烟水,屈原行吟意未已。千古骚人且如此,我辈升沉偶然耳。”
同“眼中钉”。元无名氏《陈州粜米》一折:“我见那穷汉似眼中疔、肉中刺。”《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.白兔记》:“我哥哥嫂嫂见了你,眼中疔、肉中刺。”并列 疔,恶性小疮。眼中的疔,肉中的刺。比喻心目中最痛恨厌
《周易.坤卦》:“初六,履霜坚冰至,盖言顺(顺,通慎)也。”行于霜上而知严寒结坚冰的冬季即将到来,故应防慎于始,切实安排好过冬的事。后因用以比喻见微知著,寻端见绪,防微而杜渐。《后汉书.蔡邕传》:“是
登上了泰山,便觉得天下小了。 意谓人站得高,则眼界开阔,心胸自广。语出《孟子.尽心上》:“孔子登东山而小鲁,登泰山而小天下,故观于海者难为水,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。”明.齐东野人《隋炀帝艳史》一八回
谓战争中死难者化为各种异物。 常用以形容阵亡将士。语出《艺文类聚》卷九〇引《抱朴子》:“周穆王南征,一军尽化,君子为猿为鹤,小人为虫为沙。”唐.李白《古风》二八:“古来贤圣人,一一谁成功,君子变猿鹤
源见“猿鹤沙虫”。比喻战死的兵卒或死于战乱者。亦泛指一般百姓。唐罗隐《投湖南于常侍启》:“物汇虽逃于刍狗,孤寒竟陷于虫沙。”唐黄滔《周以龙兴赋》:“子蛮貊而虫沙附,甲忠信而鬐鬣张。”【词语虫沙】
源见“投笔从戎”。指弃文离开家乡,报效国家。元迺贤《京城杂言》诗之六:“千金筑高台,远致天下士……我亦慷慨人,投笔弃田里。平生十万言,抱之献天子。”
同“眼空四海”。《醒世恒言.苏小妹三难新郎》:“〔秦观〕腹饱万言,眼空一世。”主谓 形容自高自大,世上人都不放在眼里。《醒世恒言》卷11:“(秦观)腹饱万言,~。”△贬义。用于人的性格、修养。→目空一
宋.陈元靓《事林广记》卷九:“路遥知马力,事久见人心。”路途遥远才知道马的耐力大小;时间长久才能看出人心的善恶。比喻判断事物要经过长期观察。毛泽东《论持久战》:“游击战争没有正规战争那样迅速的成效和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