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以貌取人,失之子羽

以貌取人,失之子羽

貌:相貌。子羽:澹台灭明,字子羽,春秋时人,孔子弟子。相貌丑陋,但品行端正。 只根据外貌来判断人的好坏,对澹台灭明这样的人,就判断错了。 表示看人不能仅看他的外貌。语出《史记.孔子弟子列传》:“孔子闻之曰:‘吾以貌取人,失之子羽。’”《旧唐书.封常清传》:“公若方圆取人,则士大夫所望;若以貌取人,恐失之子羽矣。”张恨水《八十一梦.四十八梦》:“以貌取人,失之子羽,我不敢说能免此。”


其他 鲁国人澹台灭明,字子羽。开始时,孔子嫌他面貌丑陋,不愿收他为学生。勉强收了以后,发现他德行很好,于是感慨地说:“以貌取人,失之子羽。”语见《大戴礼记·五帝德》。《史记·仲尼弟子列传》也有此语。而《韩非子·显学》云:“澹台子羽,君子之容也,仲尼几而取之,与处久而行不称其貌。”其说异于《大戴礼记》、《史记》。后以“以貌取人,失之子羽”说明用外貌来衡量、判断人的好坏是肤浅的、错误的。△贬义。用于判断或录用人方面。→以毛相马 ↔量才取用 量才录用。也省作“以貌取人”,也作“以容取人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学成文武艺,货与帝王家

    艺:技能,本领。货:卖,出售。 旧指学成文武全才,好为皇家效力。语出宋.无名氏《张协状元》戏文:“孩儿道:十载学成文武艺,今年货与帝王家。”元.无名氏《马陵道》楔子:“自古道:学成文武艺,货与帝王家

  • 清浅蓬莱

    同“蓬莱水浅”。清曹贞吉《沁园春.赠柳敬亭》词:“况玉树声销,低迷禾黍,梁园客散,清浅蓬莱。”

  • 灵雨随车

    同“甘雨随车”。唐柳宗元《韦使君黄溪祈雨见召从行至祠下口号》:“惠风仍偃草,灵雨会随车。”【词语灵雨随车】  成语:灵雨随车汉语大词典:灵雨随车

  • 鲤鱼跳龙门

    源见“鱼化龙”。比喻中举、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。《南京歌谣.姐可愿做织女仙》:“三绣麒麟来送子,四绣鲤鱼跳龙门。”主谓 龙门,龙门山。传说鲤鱼跃过黄河龙门,就会变成龙。《坤雅·释鱼》:“俗说鱼跃龙门,过

  • 爱才如命

    爱惜人才如同爱惜自己生命一般。《聊斋志异.胭脂》:“施愚山先生校士山左,爱才如命,奖励后进,非止衡文无屈士也。”见“爱才若渴”。《说岳全传》31回:“本帅~,何必过谦?”【词语爱才如命】  成语:爱才

  • 白龙皮

    唐.康骈《剧谈录.李德裕》:“出户则火云烈日,熇然焦灼,有好事者求亲信问之,云此日唯以金盆贮水,渍白龙皮,置于座末。”唐朝武宗时的宰相李德裕,在夏天邀友人聚会时,以金盆贮冰,在冰里放白龙皮,友人都感到

  • 一言既出,驷马难追

    《邓析子.转辞》:“一声而非,驷马勿追;一言而急,驷马不及。”(驷马:套四匹马的车)一句话说出以后,就是用四匹马拉的车子也难得追赶上。后因以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”用为话一旦出口,就再也无法收回的典故。即

  • 戒慎之鞀

    传说周武王时为了使君主警惕、谨慎所摇的小鼓。《吕氏春秋.自知》:“尧有欲谏之鼓,舜有毁谤之木,汤有司过之士,武王有戒慎之鞀( ㄊㄠˊ táo 逃)。”鞀:鼗鼓。

  • 田横岛

    《史记.田儋列传》载:秦末,原齐贵族田横起事,自立为齐王。汉朝建立,横率部属五百人逃亡海岛。高祖召之,横不欲臣服,于途中自杀。其部属闻之,悉于岛上自杀。后因以“田横岛”指忠烈之士亡命之处。清赵翼《海上

  • 鼓缶

    同“鼓盆”。宋刘克庄《风入松.福清道中作》词:“萧瑟捣衣时候,凄凉鼓缶情怀。”【词语鼓缶】   汉语大词典:鼓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