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主文谲谏

主文谲谏

诗经.序》:“上以风化下,下以风刺上,主文而谲谏,言之者无罪,闻之者足以戒,故曰风。”郑玄笺:“主文,主与乐之宫商相应也,谲谏,咏歌依违不直谏。”

主,基本内容。文,配乐的诗歌形式。主文,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通过配乐的诗歌而加以表现。谲谏,不直陈其意,婉转地进行规劝。后用指婉转陈词规谏。

清钱谦益《牧斋初学集》九《宋比玉过访虞山将别以六绝句为赠》之二:“突兀长篇赋荔支,主文谲谏起人思。”


并列 主文,用譬喻来规劝;谲谏,委婉讽刺。不直言其事,通过合乐的诗歌来规劝。泛指婉辞规劝。语本《诗经·周南·关雎序》:“主文而谲谏,言之者无罪,闻之者足以戒。”明·蔡汝楠《创建大复何先生祠记》:“悯时政得失,主文而谲谏,著之册而劝戒昭,播之诗而美刺显。”※谲,不读作jú。△多用于描写委婉规劝方面。


【词语主文谲谏】  成语:主文谲谏汉语词典:主文谲谏

猜你喜欢

  • 仙桂一枝

    源见“蟾宫折桂”。喻科举功名。宋辛弃疾《瑞鹤仙.寿上饶倅洪莘之》词:“争说道明年时候,被姮娥做了殷勤,仙桂一枝入手。”

  • 婕妤悲色

    源见“班姬咏扇”。喻哀怨悲愁的表情。唐李廷璧《愁诗》:“潘岳愁丝生鬓里,婕妤悲色上眉头。”

  • 多方百计

    想尽或用尽种种方法、计谋。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《辛亥革命.东京学界告乡人书》:“一言之不入,再哀之,再哀之不入,或多方百计以求之,总必达目的而后已。”郭沫若《文艺论集.〈西厢记〉艺术上的批判》:“年青人

  • 复陂谣

    源见“陂坏当复”。指修复水利的童谣。宋范成大《围田叹》诗:“安得能言两黄鹄,为君重唱复陂谣。”【词语复陂谣】   汉语大词典:复陂谣

  • 蒹葭伊人

    《诗经.秦风.蒹葭》:“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。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。”这是《蒹葭》诗的首章前四句。诗前小序说,这首诗是为了讽刺秦襄公不能行周礼,故无人服他,没有办法巩固自己的国家。其实,这是一首情歌。诗中

  • 左思十稔

    《晋书.文苑传.左思传》:“造《齐都赋》,一年乃成。复欲赋三都……遂构思十年,门庭藩溷皆著笔纸,遇得一句,既便疏之。”“及赋成……安定皇甫谧有高誉,思造而示之。谧称善,为其赋序。”“司空张华见而叹曰:

  • 子不语怪力乱神

    子:指孔子。 孔子不谈关于怪异、暴力、叛乱和鬼神的事。 表示古代儒家反对鬼神迷信和犯上作乱。语出《论语.述而》:“子不语怪,力,乱,神。”宋.赵与时《宾退录》卷八:“洪文敏著《夷坚志》,昔人所无也

  • 祝哽祝噎

    《汉书.贾山传》载:古代帝王接养三老、五更,以示仁惠。当进餐时,使人在前后祝祷他们不要哽噎。后因以“祝哽祝噎”为养老之礼。《后汉书.明帝记》:“尊事三老,兄事五更,安车软轮,供绥执授……祝哽在前,祝噎

  • 梨园行

    源见“梨园弟子”。指伶界,戏曲界。田汉《名优之死》三幕:“我认得你,你是浑蛋,你是孬种,你是我们梨园行的仇敌。”【词语梨园行】   汉语大词典:梨园行

  • 前慢后恭

    见“前倨后恭”。【词语前慢后恭】  成语:前慢后恭汉语大词典:前慢后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