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丙吉问牛

丙吉问牛

丙吉(?-前55年)字少卿,鲁国(今山东曲阜)人,西汉大臣。汉宣帝时任丞相,封博望侯。丙吉常到各地巡视,了解民情。一次到乡间视察,途中遇到百姓间发生群殴,死伤者横陈路旁。丙吉见后,并不过问,随行官吏对此很奇怪。乘车前行又看到有人赶着一头牛,牛吐舌喘气。丙吉吩咐停车,让驾车吏前去询问:“赶这头牛走了几里路?”随员们认为丞相见百姓死伤不问,却去问牛,前后失当。有人去问丙吉。丙吉说:“百姓斗殴死伤了人,长安令和京兆尹(京都长安的行政长官)应依法追捕处理,这是他们的职责。而作为丞相,只是考察百官的治绩,在岁末上奏皇帝进行赏罚罢了。对于这类小事,我不应过问。现在正值春季,天气并不热,这头牛并未远行而气喘,这表明气候反常,恐怕对农业生产有所损害,所以我才停车相问。位居三公,要考虑调理阴阳的大事,这正是我这丞相所应担忧的事啊!”属吏们听后,心悦诚服,都认为丙吉能识大体。丞相问牛喘,正是克尽关心国计民生的职责。后因用作称颂官员关心民间疾苦的典故。

【出典】:

汉书》卷74《丙吉传》3147页:“(丞相丙)吉又尝出,逢清道群斗者,死伤横道,吉过之不问,掾史独怪之。吉前行,逢人逐牛,牛喘吐舌。吉止驻,使骑吏问:‘逐牛行几里矣?’掾史独谓丞相前后失问,或以讥吉。吉曰:‘民斗相杀伤,长安令、京兆尹职所当禁备逐捕,岁竟丞相课其殿最,奏行赏罚而已。宰相不亲小事,非所当于道路问也。方春少阳用事,未可大热,恐牛近行用暑故喘,此时气失节,恐有伤害也。三公典调和阴阳,职(所)当忧,是以问之。’掾史乃服,以吉知大体。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长孙佐辅《闻韦驸马使君迁拜台州》:“谏虎昔赐骏,安人将问牛。” 唐·邵谒《论政》:“孙弘不开阁,丙吉宁问牛。” 唐·郑谷《送吏部曹郎中免官南归》:“道畅应为蝶,时来必问牛。” 唐·卢延让《逢友人赴阙》:“倚马才高犹爱艺,问牛心在肯容私。” 宋·梅尧臣《依韵和丁元珍寄张圣民》:“诗书每博约,文酒时献酬。其间最达者,今已问喘牛。” 元·关汉卿《蝴蝶梦》第3折:“包待制比问牛的省力气,俺父亲比那教子的少见识。” 元·姚守中《中吕粉蝶儿·牛诉冤》:“见一个宰辅,借问农夫,气喘因何故?听说罢感叹长吁。” 明·刘基《和石末公冬暖》:“祝蜴漫劳遵故事,问牛谁复轸忧心。” 明·李东阳《丙吉问牛》:“不问僵尸问喘牛,春来多少庙廊忧。” 明·徐渭《数年来南雪甚于北》:“吠犬从今无一处,喘牛必问有诸贤。” 清·王摅《寿京江张太夫人》:“尽道相公能问喘,遂令天子至垂裳。” 清·赵翼《庆晴村为尹文端师第五子来镇江握手道故》:“即看今日施行马,犹为先人问喘牛。”


【典源】 《汉书·丙吉传》:“吉又尝出,建清道群斗者,死伤横道,吉过之不问,掾史独怪之。吉前行,逢人逐牛,牛喘吐舌。吉止驻,使骑吏问:‘逐牛行几里矣?’掾史独谓丞相前后失问,或以讥吉,吉曰:‘民斗相杀伤,长安令,京兆尹职所当禁备逐捕,岁竟丞相课其殿最,奏行赏罚而已。宰相不亲小事,非所当于道路问也。方春少阳用事,未可大热,恐牛近行,用暑故喘,此时气失节,恐有所伤害也。三公典调合阴阳,职所当忧,是以问之。’掾史乃服,以吉知大体。”

【今译】 汉宣帝时丙吉任丞相,他经常巡视各地,了解民情。一次,丙吉又出巡,遇见百姓发生冲突,相互殴斗,死伤者横陈路旁,丙吉见了并不过问,属吏对此非常奇怪。乘车前行又碰到有人赶着一头牛,牛吐舌喘气。丙吉马上叫车停下,让御车小吏上前询问:“赶牛走了几里了?”属吏认为人死伤不问而问牛,前后失当,不免问丙吉,丙吉说:“民众斗殴死伤,长安令京兆尹应该查禁追捕,这是他们的职分。作为丞相,只在岁末考察他们的治绩,上奏赏罚而已。我不能管这些小事,在路边过问斗殴,而现在正值春季,天并不很热,牛没远行而气喘,我怕是气候反常,才停车相问。位居三公,要考虑调理阴阳的大事,这正是我应当担忧的啊。”听了这番话,属吏才心悦诚服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称扬官吏关心民间疾苦; 也借指丞相等高官。

【典形】 丙吉问牛、喘牛、喘牛必问,少阳用事,问喘,问喘牛,问牛喘,路不喘牛,相车问牛喘。

【示例】

〔丙吉问牛〕 唐·邵谒《论政》:“孙弘不开阁,丙吉宁问牛。”

〔喘牛〕 北周·庾信《周大将军郑常墓志铭》:“及驱犀节,乃牧雄州,吏不惊犬,人无喘牛。”

〔喘牛必问〕 明·徐渭《数年来南雪甚于北》:“吠犬从今无一处,喘牛必问有诸贤。”

〔少阳用事〕 唐·李商隐《道士胡君新井碣铬》:“少阳用事,抱莹角以来思; 畏景无阴,踠奔蹄而至止。”

〔问喘〕 清·王摅《寿京江张太夫人》:“尽道相公能问喘,遂令天子至垂裳。”

[问喘牛] 宋·梅尧臣《依韵和丁元珍寄张圣民》:“诗书每博约,文酒时献酬。其间最达者,今已问喘牛。”

〔问牛喘〕 明·李东阳《问喘词》:“道旁死人春不管,丞相停车问牛喘。”


【词语丙吉问牛】  成语:丙吉问牛汉语词典:丙吉问牛

猜你喜欢

  • 抵雀捐金

    源见“荆玉抵鹊”。以金掷雀。喻大材小用,不值得。宋李清照《投翰林学士綦崇礼札》:“抵雀捐金,利当安往;将头碎壁,失固可知。”【词语抵雀捐金】  成语:抵雀捐金汉语大词典:抵雀捐金

  • 节旄尽落

    节:符节,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。旄(máo毛):古时旗杆头上用旄牛尾作的装饰。汉武帝天汉元年(前100年),苏武奉命出使匈奴,被无理扣留。匈奴单于派人多方威胁诱降,都被苏武严辞拒绝。匈奴把他押到北海(

  • 触斗蛮争

    源见“蛮触交争”。比喻为细微私利而争斗。清尤侗《驻云飞.十空曲》:“竖子英雄,触斗蛮争蜗角中。”清王韬《答强弱论》:“触斗蛮争,由造物主观之,不值一笑。”并列 触和蛮,《庄子》寓言中蜗牛左右角上两个小

  • 王贡约

    源见“弹冠相庆”。喻指引荐朋友入仕。清黄景仁《怀方仲介闵中》诗:“夙负王贡约,今阻羊 何俦。”

  • 岁杪

    《礼记.王制》:“冢宰制国用,必于岁之杪,五谷皆入,然后制国用。”后因以“岁杪”指年底,岁末。唐白居易《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》:“无憀当岁杪,有梦到天涯。”【词语岁杪】   汉语大词典:岁杪

  • 破屋见天

    《太平广记》卷十二《董奉》:“后忽大旱,县令丁士彦议曰:‘闻董君有道,当能致雨。’乃自斋酒脯见奉,陈大旱之意。奉曰:‘雨易得耳。’因视屋曰:‘贫道屋皆见天,恐雨至何堪。’令解其意。……”(出《神仙传》

  • 裂麻

    《旧唐书.阳城传》:“阳城字亢宗,北平人也。……时德宗在位,多不假宰相权,而左右得以因缘用事。于是裴延龄、李齐运、韦渠牟等以奸佞相次进用,诬谮时宰,毁诋大臣,陆贽等咸遭枉黜,无敢救者。城乃伏阁上疏,与

  • 断猿

    源见“断肠猿”。指孤独悲啼之猿。唐太宗《辽东山夜临秋》诗:“连山惊鸟乱,隔岫断猿吟。”明高启《送贾麟归江上》诗:“别泪纷纷逐断猿,贫交无赠只多言。”【词语断猿】   汉语大词典:断猿

  • 五松

    同“大夫松”。唐李白《奉饯钱十七翁二十四翁寻桃花源序》:“虽五松受职,草木有知,而万象乖度,礼刑将弛。”【词语五松】   汉语大词典:五松

  • 家余四壁风

    源见“家徒四壁”。形容清贫。清袁枚《赠高嵩瞻观察》诗:“儒林身负三朝望,廉吏家余四壁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