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不名一钱

不名一钱

名:原指给铜钱铸上“邓氏钱”名义,后转为占有之意。此典指邓通最后没有一文铸有姓氏之“邓氏钱”,即不占有一文钱,贫穷到极点。后以此典比喻穷到一文钱也没有。公元前157年,汉文帝刘恒去世,太子刘启继位为汉景帝,就把邓通免官,在家闲住。过不多久,有人告发邓通偷出境外铸钱,汉景帝把邓通交给法官审问,确有这种情况,遂定案,把邓通家财产业全部没收,还欠债数亿万。长(zhǎng掌)公主(汉文帝长女刘嫖,为汉景帝姐,封馆陶公主)赏赐邓通一些东西,官吏就随即没收那些东西,一只簪(zān糌,古人用来插定发髻之条状物,用金、玉、骨等制成)也不准随身。于是长公主又派人给予衣食。邓通最终没有一文“邓氏钱”,寄住并死在别人家里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125《佞幸列传·邓通》3193页:“及文帝崩(bèng绷,古代称皇帝死为崩,借“山陵崩”作比喻),景帝(刘启,继汉文帝实行“与民休息”政策,改田赋十五分之一为三十分之一。进行“削藩”,平定吴、楚等七国之乱后,把诸侯王任免官吏之权力收归朝廷,进一步巩固中央集权制度)立,邓通免,家居。居无何,有人告邓通盗出徼(jiào轿,边界)外铸钱。下吏验问(审问),颇有之,遂竟案(结案),尽没入邓通家,尚负责(zhài债,通“债”)数巨万。长公主赐邓通,吏辄(zhé哲,就)随没入之,一簪不得著(zhuó酌,穿戴)身。于是长公主乃令假(给予)衣食。竟不得名一钱,寄死人家。”

【例句】:

汉·王充《论衡·骨相》:“〔邓〕通有盗钱之罪,景帝考验,通亡,寄死人家,不名一钱。” 明·吴应箕《忠烈杨涟传》:“莅虞一年,不名一钱。” 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姑妄听之四》:“臣患病乞归,不名一钱,以授徒终于家。” 鲁迅《〈呐喊〉自序》:“《新生》的出版之期接近了,但最先就隐去了若干担当文字的人,接着又逃走了资本,结果只剩下不名一钱的三个人。”


述宾 一个钱也没有。形容极其贫穷。语本《史记·佞幸列传》:“(邓通)竟不得名一钱,寄死人家。”鲁迅《呐喊自序》:“《新生》的出版之期接近了,但最先就隐去了若干担当文字的人,接着又逃走了资本,结果只剩下~的三个人。”△用于描写贫困缺钱。↔腰缠万贯。 也作“一钱不名”、“不名一文”、“一文不名”。


【词语不名一钱】  成语:不名一钱汉语词典:不名一钱

猜你喜欢

  • 不因人热

    《东观汉记.梁鸿传》:“(鸿)常独坐止,不与人同食。比舍先炊已,呼鸿及热釜炊。鸿曰:‘童子鸿,不因人热者也!’灭灶更燃火。”明.何良俊《世说新语补》卷一《德行》亦载此事。汉时人梁鸿孤高固执,平时不愿苟

  • 素女愁

    源见“素女弦”。指琴音表现出的哀愁。唐李贺《李凭箜篌引》:“江娥啼竹素女愁,李凭中国弹箜篌。”

  • 白笔

    《晋书.舆服志》:“笏者有事则书之,故常簪笔,今之白笔是其遗象……。尚书令、仆射、尚书手版头复有白笔,以紫皮裹之。”古时官吏常执笏,头上簪着白笔,有事便取笔记在笏上。以后,以手版代笏,笏上置白笔。唐.

  • 石敢当

    《急救篇》卷一:“石敢当。”颜师古注:“卫有石碏、石买、石恶,郑有石癸、石楚、石制,皆为石氏……敢当,言所当无敌也。”又宋王象之《舆地碑记目》卷四:“庆历中,张纬宰莆石,再新县治,得一石铭,其文曰:‘

  • 死负父尸

    源见“孝女寻尸”。歌颂孝女。《金云翘传》一回:“死负父尸兮,生代父死。”

  • 聋丞

    西汉颍川太守黄霸在政务上推行道德教化,对下属官吏关怀备至。下属有一位姓许的县丞(县衙内的佐官),年老耳聋,督邮(郡太守重要的佐官)向黄霸建议免去许丞的职务。黄霸说:“许丞是一位清廉正直的官吏,虽然年岁

  • 奚囊妙句

    同“锦囊佳句”。清蒲松龄《重阳王次公从高少宰唐太史游北山归夜中见访得读两先生佳制》诗之一:“未分胜友名山座,犹得奚囊妙句看。”

  • 桑弧蒿矢

    同“悬弧射矢”。蒿,蓬蒿。《后汉书.刘昆传》:“王莽世,教授弟子恒五百余人。每春秋飨射,常备列典仪,以素木瓠叶为俎豆,桑弧蒿矢,以射菟首。”见“桑弧蓬矢”。《后汉书·儒林传上·刘昆》:“~,以射菟首。

  • 鹏鹍

    同“鲲鹏”。南朝 齐顾欢《临终诗》:“鹏鹍适大海,蜩鸠之桑柘。”【词语鹏鹍】   汉语大词典:鹏鹍

  • 在原

    源见“鹡鸰在原”。指兄弟。《北齐书.元坦传》:“汝何肆其猜忌,忘在原之义?”【词语在原】   汉语大词典:在原